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文艺
原来,红楼竟有一场“金”梦——杨正华《红楼一枕金融梦》序
发布时间:2023-05-04 阅读:210次

对于《红楼梦》,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研究《红楼梦》的评论家,也是一代又一代,名家辈出,灿若繁星。


红学家很多,大家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大都一致,其中虽有不同认识和见解,但大体都能求同存异,没有太大太多的争议。没想到,从名著诞生,时至今日,竟然杀出一匹另类的“红马”——杨正华。他蹊径独辟,从“梦”里的“红”色,竟然又挖掘出了“金”色,实实在在的冒了天下之大不“韪”,成为全国“红学”里研究“金学”第一人。


我和杨正华初识,是在我到湖南金融作协培训讲座上,后来我们又一起去安化采访。正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名如其人,四方脸,周周正正。能写作,会摄影,有才华。


正华说过,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既是偶然,也许更多的是喜欢。几十年来,他与文学,是有缘分的。他刚刚参加工作,和一帮文友,打得火热。自然,在文学上,有过浪漫,有过幻想,有过憧憬。


年轻的时候,他也是自由诗发烧友。当然,也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打油诗影响,有过一段癫狂时期。当时,期刊比较少,发表有一定的难度,偶尔有短诗发到小报纸上。后来,他甚至还把一些所谓的自由诗,整理出来,找到印刷厂的朋友帮忙,印了100本,在熟人圈子里送,自己把自己当诗人,做着诗人梦。


诗人梦没做几年,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主要精力放到了工作上了。由于背后他有诗人的名头,单位上要动笔的,基本上都交给他了。新闻报道、公文写作、工作计划、总结、活动方案等等,与文字有关的,写了不少。诗人终究没当成,但他的文学梦仍在偷偷进行。

《红楼梦》进入正华的学习内容,也有偶然的成分。他告诉我,一个报社的编辑对他的影响大,与他交流的时候,特意嘱咐,在文学上要有点成绩,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顺便说了几本古典名著,其中就有《红楼梦》。


或许是,他真与《红楼梦》有前世之缘。他的朋友中,有一个喜欢收藏的图书朋友,在不经意间,他接触了好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其中,还有繁体字的版本,还顺便学习了繁体字。


在九十年代,少有人研究什么古典文学。正华说,他算是一个另类。读了不少的古典文学书,最爱最喜欢的,当然是《红楼梦》了。真正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研读,应该是2003年前后。他从县里调到长沙,家人都在老家,一个人在长沙,消磨时光,主要靠读书打发。读书专一专心了,留下了不少的随笔。也有与《红楼梦》无关的,游记、散文一类,整理成了两本散文集,算得上读书的副产品。


而与《红楼梦》有关的短文,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十分零散的感悟,随手记来,正华并没有当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地看出了一点门道,慢慢地有了针对性。把《红楼梦》中的贾府,看成是商场,应该是四、五年前的事,后来,经过整理发现,更像是古代金融业----钱庄当铺。3年前,干脆试图从古代金融业入手,竟然,有了系统的观点。经过近3年来的不断完善,终于有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从贾府的地名、人名、辈分字派、语言、行为,各个方面,尽量的深挖,看到了古代金融业完整的脉络。这是一个惊奇的发现,《红楼梦》中的所谓隐,竟然是隐藏了古代金融业。


大家知道,《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该小说通行本共120回,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为主线,刻画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该小说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小说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


正华从《红楼梦》里读出了“金融”的味道,既在意料之外,其实也在想象之内。因为他就是一个地道的金融人,对中国的金融业务,从古到今,都是熟烂于心的。


《红楼梦》里面,深度挖掘了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很多人鼓励他说,他是金融红学研究第一人,我觉得也不为过。事实上,第一、第二这类虚名,对于他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作为金融人,因为有了对金融事业的热爱,才有了对《红楼梦》隐,是不是金融,有着巨大兴趣,慢慢地研读,有了今天的成绩。


正华从事金融业监管工作三十余年,从基层到省级机构,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业余时间,致力于《红楼梦》的研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能够从《红楼梦》中,发现贾府经营金融业的隐情,可以说,是红学研究中的新颖、独特的观点。他对《红楼梦》隐的发现,可能是千百个隐中的一个,以后,会有更多的发现。他的研究,是对《红楼梦》研究的补充和完善,自然,对提高金融人研究金融历史兴衰的兴趣,是有裨益的。在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他的研究,说明了金融作家、金融作品,也可以登大雅之堂。


正华从《红楼梦》原著中,寻找到难以发现的蛛丝马迹,联想到贾府庞大的金融业务,并加以阐释、证明。从而发现,贾府的衰落,是因为其金融业的衰落引发的,他以自身熟悉的金融业务为起点,探索《红楼梦》里面的“真事隐”隐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独辟蹊径,确实了得。


首先,正华给了古代金融一个明确的界定。在本文中提到的古代金融,是指金融业的古代雏形——钱庄、当铺。《红楼一枕金融梦》就是在历年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并增加了许多确证。同时,对贾府金融业兴衰,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和论证。


《红楼梦》开篇,明确提示到,这本书大有隐情,人物中出现了甄士隐、贾雨村。《红楼梦》大旨谈情,其实,是要说出其中的隐情。到底什么是该著作要表露的隐情?索隐派应运而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百花盛开,迷了春光眼,莫衷一是。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文学作品的经典,自然有难以企及的深度和广度。当今,留存的有限信息资源,想要完整的展开隐情,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作者、创作年代、原型,这些都有不同见解和较大争议的情况下,想要找到有说服力的真相,难度更大。虽然,正华也是年过半百,但对于《红楼梦》而言,他仍是“初生牛犊”。他在想,是否可以从金融的角度,打开一扇隐情之窗?


《红楼梦》隐情,肯定不止一处。正华总感觉到《红楼梦》中的情节,是那么的熟悉。原来,红楼深处,晃动着金融的影子。


《红楼一枕金融梦》试图用金融的眼光,撸出《红楼梦》中的金融信息,编撰成文,供读者鉴赏。他自信地吟出:“绿野何妨多一客,径长曲步向山巅。殊途自有同归日,今解《红楼梦》里缘。”


正华给我说过,读书,不一定要一章一节地,按照顺序来读。要读明白,自然要反复,熟读得真意。很多时候,要读多本书,尤其是同时期的作品,时间前后衔接的作品,对于深入理解,可以得到帮助。


文学作品,是用文字表述,文字讲话。文字要表达出,语言的意境,是要相当功底的。一个人说话,有表情,有肢体语言,还有言外之意,说话的对象,说话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些,文字是难以完全描述出来的,只能是近似。用文字讲话,为了增加趣味性,当然离不开三大基本语种:神话(鬼话)、笑话、闲话。


神话当然来自远古的神话故事,也包含许多鬼话故事。什么《山海经》、《搜神记》、《圣经故事》、《聊斋》,属于神话(鬼话)一类;笑话,当然是指那些茶余饭后,讲出来开心的小故事。流传在社会底层,那些带色的笑话,与性有关的题材,“情色”和“色情”相关的,更易于传播。《金瓶梅》《废都》《洛丽塔》《卧房里的哲学》等等,属于收录笑话多的这一类;闲话,其实就是闲聊。很多时候,闲聊,肯定要说说身边的人和事。“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也逃不脱,说人和被说的圈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现实社会中,人们最热衷于,搬弄是非。尤其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拿道德当令旗,指手画脚。闲话,有群体的特征,有阶层的印记,“语言保留了阶级的烙印”。通过闲话,作者的笔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每一个人,他的知识、见识、职业、年龄、家庭家族、地域,这一切,都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文学作品,其实就是闲话的完美、完整体现。《红楼梦》的作者,肯定懂这些小道理。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被洞悉。在他们的笔下,稀奇古怪的鬼神、形形色色的人物,稍加雕饰,依次有序出场。这部旷世作品,就是从小而大,由大而巨。通读正华的《红楼一枕金融梦》,我们从中领略到了主要的“奇思妙想”和“真凭实据”:


要讲清楚贾府的金融业,必须从多个层面来解读。正华先从第一个层面开始,找出贾府的“贾”字、贾府姓名里隐藏的秘密。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人们对书中的“贾”这个字,一直理解为姓,读jiǎ,也没有人对这个姓的读音,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正华认为,如果,我们不把这个字理解为姓,把它读成gǔ,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必将出现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找到了一个钥匙,这个钥匙是“贾”字,这个字,是一把最简单的钥匙,可能是打开隐情第一扇门的钥匙。贾,作为姓,读jiǎ。但作为文学作品,可以是一种职业,比如屠夫、小贩,用所从事的职业来称呼。《红楼梦》里面的贾,理解为一种职业,就不应该读jiǎ,应该读gǔ。贾gǔ主要的意思是商人、从事商业,与经商有关。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有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如贾田(商贾人家所受的田)、贾胡(指古代西域的商人)、贾竖(商人奴才)、贾侩(商人、市侩)等。还可以是古官名,如,贾正(古官名,掌管城市商业,调节物价)。如果把贾,读成gǔ,贾府,就是商铺、商场,经商的地方。在贾府,可以找到商人和经商,经营金融业务的信息。


解读《红楼梦》,怎么发现,贾府金融业隐在哪里?贾府表面上是一个官家的样子,其实,就是一个打扮成官家气派的商人家族,而且,不是一般的商人,是金融业商人,有钱,有底气。


贾府经营金融业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贾母和以前阶段;王夫人阶段;王熙凤阶段。贾母和以前阶段,应该是贾府金融业兴起到兴旺的阶段;王夫人阶段,是贾府金融业维持阶段;到了王熙凤阶段,贾府金融业,日渐萧条衰落,直至关门倒闭。这是大致的发展路径,从兴起到消亡,涉及五代人,牵扯到了有姻亲关系的贾王史薛,甄家、林家,还有王公贵族等友好关系,形成了一张无形的金融网络,经营金融业务,不足一百年。从贾府金融业务的兴亡这一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单一的金融业务,单个的金融机构,是很难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行业自律,强有力的外部监管(信用体系的完备和持续),加上,实体经济规范的经营行为(交易正常和持续),金融业才能走上正轨,才能蓬勃发展。


我们知道,规模较小的单体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弱。规模较小的单体金融机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对抗市场风险,终归是有限的。可以考虑,适时地根据风险实际情况,提高资本金比率。如果遭遇市场波动,单体金融机构,很容易陷入资金困境,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支付,失去市场信誉,走向关门破产。贾府的金融业,属于家族式企业,一般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增资扩股,出现风险,自然难以自救。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互相流动,要进行日常管控,经理人要对资金流动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出现风险苗头,要立即启动资金防火墙,防止出现,一损俱损的状况,波及整个市场正常运行。贾府的钱庄当铺,管理权属于同一管理人,资金混用,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一个经营单位出现风险,立即波及所有的业务,引发全面崩溃。金融机构,要有前瞻性。对政策、市场、人才,要有适度的研究和布局。同时,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出现风险,要有补偿途径。贾府的金融管理者,一门心思结交权贵,风险相当集中。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根本没有顾及到金融市场风险,把金融机构完全等同一个平常的杂货店,没有及时进项干预和救助,贾府的金融业,自然不能得到外部救助,无法自行抵挡和消除风险,不能继续经营,只能被迫关门了事。


当今社会,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人们经常说,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中国的金融事业已经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当前,中国金融事业在服务经济实体、防化金融风险、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就。正华作为金融业的一份子、金融作家,他既脚踏实地,又异想天开,既能从文学作品《红楼梦》里解剖出金融基因,又能从金融现象里读懂《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眼光独到,思维独特。愿正华继续努力,在《红楼梦》的“红色”与“金色”时空里,天马行空,恣意徜徉,游刃有余,为我们揭开更大、更深、更加神秘的“红楼金梦”,为广大读者奉献上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金色盛宴”!


是为序。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