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详情
关于基层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
作者:程魁星 发布时间:2021-08-05 阅读:2千+次
当前,随着农发行服务“三农”工作的进一步拓展,信贷产品的不断增加,客户群体日趋多样化,信贷资产风险防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作用日益凸显。农发行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信贷风险防范工作上争取主动。本文结合莲花县支行的工作实际,就基层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该项工作谈几点建议。

信贷风险防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贷基础管理薄弱。一是贷前调查工作不严谨。贷前调查作为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和市场前景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对账、表、证等相关数据进行核实,通过全面分析后再对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由于信贷人员对开办的各类贷款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贷前调查时力不从心,掌握情况和贷前分析不够全面、真实、准确。二是有的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每月或者按季度执行的贷后检查报告内容基本雷同,表述笼统简单,基本上是流于形式。那么,客户经理是否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是否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工作呢?这些都是贷后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因素,也是风险防范工作中的变数。三是内控合规管理不到位。根据总行要求,基层行基本上都设立了内控合规专员岗位。但鉴于人员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及硬性条件的制约,基层行内控合规专员以兼职居多,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不尽相同,没有科学及时的筑牢防火墙。


贷款抵押品效力不足。目前基层行贷款绝大多数采取的是抵押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超抵押额发放贷款,一旦贷款风险产生,超过抵押物价值的贷款部分将无法追偿。二是土地使用权与房产在办理抵押时分离,在实施追索时将产生法律纠纷,给资产保全带来较大困难。三是抵押物未按规定进行保险,或者没有依法进行抵押登记进而造成抵押无效,留下风险隐患。四是贷款企业的固定资产、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重要建筑物作为抵押却没有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五是贷后抵押管理中的风险,如抵押人随意处置抵押物,造成抵押物灭失,抵押时效丧失。还有的抵押物被非法截定,抵押权不能依法行使等引发的风险。


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基层行新进员工较多,工作经验欠缺,能力上差别比较大,因为业务学习有个过程,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信贷人员在深入企业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为了应付检查或出于别的目的,有些甚至会有“三套报表”,一套给自己、一套给税务局、一套给银行。基层行的客户经理能否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或对CM2006系统自动识别出来的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化解,这是一个考验。而目前客户经理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员工之间的口口相传获得,或者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积累。现有的成套制度清单和方法案例,并没有告诉我们的客户经理该如何去做。


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上级行对于基层行的监督检查,目前存在错误零容忍现象,在监督考核方案中强调百分之百的完美。然而“事情基层做、责任基层担、做多错多罚多”的现象极易引发基层行员工的懈怠情绪,进而使得基层行不敢暴露问题,长此以往,会埋下很大的风险隐患。比如CM2006系统数据变更问题,莲花县支行2020年因系统升级,导致两笔“扶贫”类贷款自动调整为“非扶贫”类贷款。贷款发放后省分行发现数据质量存在问题,支行立即发起数据变更申请,后出现因会被扣分原因而不同意上报的现象。虽然事情最终得到解决,但可以看出,“适当容错”是能够避免“因扣分而拒绝修正错误”的现象。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依然存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受疫情等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商业性贷款企业面临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流动资金紧张,个别企业出现贷款到期偿还困难现象;二是部分企业间互相担保,有的甚至形成“三角债”或“多角债”,风险防控难度加大;三是部分企业主业不突出,盲目扩张、过度投资、战线过长且易受关联企业影响,存在短贷长用现象,一旦项目运作达不到预期,资金链就迅速吃紧甚至断裂。如银行抽贷、断贷,企业可能被迫采取民间供贷等行为,陷入集资漩涡,风险在无形中加大。

原因分析

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是部分信贷人员贷后管理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不强,还有的认为贷后管理和信贷资产风险防范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而员工个人在贷后管理中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二是发现风险点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贷后管理报告可变动的数据也非常有限。三是少数客户经理心存侥幸,认为贷后管理工作过于繁琐、细致,在工作中有些小纰漏也是在所难免的。


政府信用风险客观存在随着“三农”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大,各种惠农补贴制度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将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但从基层行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银行收回贷款或维护债权时并不能给予有力支持。一旦企业遇到市场风险或经营风险、危及贷款时,银行要维护自己的债权,往往是举步维艰。

“主观”营销风险。因拓展业务心切,急于扩大信贷规模,提升经营绩效,部分基层行在主观上忽视了对贷款客户风险方面的控制。另外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竞争,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在贷前调查环节中,未能完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没有客观地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或者出现按“倒推法”营销客户的情况,即“先入为主”,出现贷款调查报告不全面、不真实、不准确的现象。


贷后管理不严不实。贷后管理能不能到位,直接决定了贷款风险的控制状况。从当前基层行贷款营运状况来看,不同程度存在“重放轻管”现象。首先是信贷力量不足。高素质信贷人员偏少,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其次是管理经验缺失。特别是对商业性企业要求“一企一策,因企制宜”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形成风险防控中的“真空”。


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从日常工作中的信息收集来看,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欠规范。主要表现为:企业报表格式不统一,报表样式多,随意性较大;企业报表数据真实性不高,有人为调整数据行为;报表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企业避、逃税现象较为普遍。


抵押品风险。一是个别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在资产评估时弄虚作假,对评估值影响较大。二是目前涉农企业的押品多在乡镇,不同程度存在变现难等问题。三是中介市场管理不规范,有个别中介机构甚至与贷款企业串通,人为提高抵押品评估价值。

加强基层行信贷风险防控的建议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行领导要带头做好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工作,增强员工做好该项工作的自觉性。一是加强政治素质教育,转变思想观念。通过政策理论学习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站稳政治立场,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把维护单位的形象和利益放在首位。二是加强风险防范教育,不断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基层行员工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农发行内部规章制度,当前重点是严格按照总行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后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的通知》(农发银规章[2020]73号)的要求,积极主动地逐项落实贷后管理各项具体工作。三是要确保信贷队伍的稳定。目前在整个农发行系统,上级行借用基层行员工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基层行信贷部门只有两三个人,他们的综合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很多时候是不对称的。因此,一方面要确保人员数量稳定,适当增加人员。另一方面,建议上级行开展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时多考虑基层行员工的素质结构,加大对财务、建筑、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的引进,适当提高本地户口、本科生的招聘比例,尝试设置“基层行限本科生、本地人”的可能性,让基层行能够吸引专业人才“留下来”。


强化信贷管理,坚持把好“三个关口”。一是将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把好客户准入关。这是基层行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在贷前调查过程中,要着重对客户发展前景进行研判,认真分析客户的抗风险能力,防止“病从口入”。二是抓好客户营销,把好贷款准入关。首先是关注企业社会形象和法人代表口碑,有经济纠纷或者社会不良舆论的客户,坚决不予选择;其次是关注企业征信系统记录,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不予选择;再次是关注企业往来账务情况,对那些应收、应付款挂账多,且挂账时间长的企业,要慎重选择。三是把好企业承贷能力关。根据企业的贷款申请,结合贷前调查、押品分析、企业财务分析等因素,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入率。


健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一是落实好“三金”制度,即贷款客户要在开户行存入一定数量的法人保证金、贷款风险保证金和自有资金。当客户不能按要求支付贷款本息时,要从客户的保证金、其他业务收入以及年利润等渠道多方筹资金来源,尽可能控制信贷风险,避免信贷风险的累积扩大。二是落实好合规合法足值的担保措施。客户经理要全程参与担保资产的评估,逐一核实担保资产的数量名称,合法确定其市场价值。在日常监管活动中,客户经理不仅要核实担保贷款的安全性,还要检查担保实物的价值是否发生变化,防止担保物品的减值、损失和转移。三是落实好因贷款形成实物的财产保险。必要时,客户经理可以去对接投保和受益单位,并将农发行作为该保险的第一受益人。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行力。一是完善制度。以莲花县支行为例,近年来修订完善了《客户经理岗位职责》《业务经营分析例会制度》《贷后管理办法》等基础性制度办法,为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推行内部日常检查工作机制,自我发现和整改问题。包括:交叉贷后检查。信贷业务部定期(每半年)组织客户经理换人交叉检查。内控合规专员定期(每季度、每月)对信贷人员工作进行检查并提出整改建议。三是要完善贷款检查报告制度,真实反映贷款管理情况。对贷款监管的全过程要统一实行报告制,建立从支行主要负责人→分管副行长→部门主管→客户经理的四级贷款管理的全过程。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贷款管理措施,并建立每笔贷款的监管档案,实行严格的专人管理。四是完善内部风险预警监测体系。依托CM2006系统、综合报表平台等相关系统,构建具有农发行特色的风险在线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对贷款客户风险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多角度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


切实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为决策提供依据。基层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掌握真实、有效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为及时作出正确的信贷决策提供依据。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收集信息资料。如利用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通过与他们的有效对接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自行收集资料。要求信贷管理人员深入第一线,与借款人的股东、供应商、客户及企业主管进行充分地接洽和沟通,收集资料。三是充分利用征信系统收集资料。目前,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征信系统均已开通,基层农发行可利用这些渠道查询企业资料。四是通过分析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先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利用其真实的信息资料,做好贷款调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确保农发行的贷款决策所依据的信息资料都是真实有效的,以降低决策风险。


积极开展信贷产品创新,提前规避风险。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对风险类型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服务标准。一是强化信贷营销在审批决策中的参与度,并发挥指引与服务作用。比如莲花县支行2018年开始营销的光伏扶贫贷款项目就是结合地方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突出农发行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全省首例。该项目有力支持了全县120个村的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得到了上级行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二是根据其区域信用状和市场发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抵押物品种和抵押率,不搞“一刀切”,从而有效控制风险。比如莲花县支行2019年率先在全省农发行系统营销的林业贷款项目就是充分考虑项目的实施效应和社会效益。三是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来防控信贷风险,不断推陈出新。毕竟,只有强化合规经营意识,才能跟上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基层农发行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金融主力军作用。

编辑:本站

点赞: +1 0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