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仔仔细细研读“脱贫经”
“开弓没有回头箭,过河卒子任调遣”,这是曾经部队血与火历炼的徐胜的口头禅。2016年2月初,支行决定将结对帮扶贫困户王洪安的重担压在徐胜肩上,他爽快地领下“军令状”,并于次日驱车驶往崇山峻岭间的双龙镇水田村。当他拎着自掏腰包买的米油肉等几大坨“见面礼”,第一次跨进王洪安的门槛,眼前的一幕令其怔住:几间破旧的房屋,几个瘦弱的家人,几样简陋的家具,王家妻子患有多年精神病,女儿上高中、儿子读小学,医药费、求学费、生活费、耕养费等开支,使年近五旬的王洪安一筹莫展,压力山大。此情此景没有让徐胜打“退堂鼓”,他掷地有声:“军中岂能有戏言,舍我其谁救危难!”然而,当初的徐胜对扶贫也是“门外汉”,怎样写好“扶贫”的一撇一捺?徐胜选择了向书本求答案,向理论要智慧。六年来,他自觉对标“脑中有理想,眼里有事业,心上有敬畏,胸膛有激情,肩膀有责任”的素质定位,一以贯之坚持学习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浏览《求是》《中国金融》《金融时报》《重庆金融》扶贫攻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报道,还借助互联网等媒体,搜索全国各地扶贫先进经验,特别是从“最美扶贫干部”黄文秀先进事迹中吸取力量;同时,注重向有扶贫工作经验的同事学习取经。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吸纳,徐胜对脱贫攻坚的理论认知及实践操作,产生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扶贫的实战能力得到长足提高,在县委政府,支行领导和同事眼中,徐胜俨然成了扶贫的“土专家”,乡镇干部和贫困户称其为“扶贫攻坚的‘排头兵’、熟悉扶贫的‘政策通’、清楚扶贫的‘活字典’、推进扶贫的‘多面手’”。
拓荒人:实实在在铺展“致富路”
为此,徐胜在敦促当事人归还欠款的同时,先后5次与银行沟通联系,遂于2017年6月,协调农商行巫山支行,为王洪安办理5万元财政贴息扶贫小额贷款;借助金融学会的资源,两次为王无偿捐助肥料款共15000元;还联系人保财险机构,兑现王近3万元生猪损失赔偿款。徐胜趁热打铁动员王洪安再次购买50余头生猪,承包100多亩地种植马铃薯,2017年底,王家实现纯利润10万元,首次把贫困的帽子扔到巫山峡。
亮剑者:真真切切绾牵“富裕缘”
“摘贫困帽决不是终点,只要明天和梦想还在,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徐胜常常这样鼓励王洪安再接再厉,巩固战绩。同时,对帮扶户既扶志又扶智,既授鱼更授渔。鉴于王洪安不懂财务管理,缺乏养殖技术,徐胜专门邀请支行精通财务管理的职工,多次对王手把手地教授财务管理知识;特聘县畜牧局和农委的专家,对其开展生猪养殖和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技术培训。由于“志+智”的双重引领,王洪安的脸上写满了信心。徐胜特别注重做好“遏制返贫”的大文章,四面出击、八方奔走,主动为王洪安牵连“富裕缘”:2020年5月,他得知楚乡原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拟兴建食品加工厂房,便与公司法人频频联系,终于达成协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王洪安出资20万元,占13.33%;由王洪安提供厂房场地,并承担厂房的建设,及出任后期生产加工的总管之职,负责年产200头生猪的养殖厂。近年,该厂在周边收购生猪1500头,带动建卡贫困户12户参与腊制品加工,人均年增收3.5万元。截止2023年6月30日,已累计生产腊制品香肠制品30万公斤,经营额突破3000万元,该厂成功申报为巫山县扶贫车间,荣获重庆市消费扶贫示范单位称号;受托作为总负责人的王洪安,四年实现净利润80万元。如今王洪安旧屋变成小楼房,全家四口享小康,其感慨万千:“从贫困变富裕,把梦想变现实,幸亏党的政策好,幸亏央行雪中送炭,幸亏徐胜真心相助。”
编辑:天骄
审核:叶子
点赞: +1 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