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让我们走近这些从军营款款走来的金融人,领略他们初心不改,军魂犹在,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在金融系统继续发光发热的傲人风姿。
用热血书写青春 用艺术践行忠诚
郭永琰(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金融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
2021 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中国共产党诞生 100 周年,人民解放军诞生 94 周年。对于我,出生整整一个甲子,工作 42 年,入党 38 年,军旅生涯 23年。对于青春岁月的军旅生活仿佛就在昨天。
我出生于炎帝故里、编钟之乡的湖北随州,受家庭影响从小热爱文艺。学生时代,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通读了《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水浒传》等,便崇拜起关公、赵云、岳飞、武松这些忠诚义胆、武艺高强的侠士,做梦也想穿上一身绿军装。
1978年12月,17岁的我如愿以偿,应征入伍到中南海当了一名警卫战士。由于毛主席关心警卫战士学文化的故事深深扎进我的脑海,我从一踏进部队大门就和文艺有了难分难解的情缘。
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给警卫战士讲课
在紧张的训练执勤之余,我在参加部队组织的文化学习的同时,拜李苦禅大师入室弟子邓锡良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康雍先生为师学习书画,还担任单位黑板报、幻灯片等书写制作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我参加中央办公厅机关举办的比赛分别获征文一等奖、书法一等奖、美术三等奖。
为再现中国革命英雄史诗,让读者领略开国元勋的诗词艺术,我书写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周恩来诗选》等楷书丛书和《唐宋诗书画欣赏》等艺术普及读物,受到了胡乔木、薄一波、杨成武、迟浩田等中央领导和臧克家、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刘炳森、柳倩、王景芬、夏湘平等名家的肯定,解放军总参谋部授予我“自学成才”标兵称号。
由于在艺术方面成果突出,1995年我被破格提拔为现役军官。在军营这所大学里,我先后为中央档案馆整理誊写数百卷档案,为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故居文物书写说明,为张思德所在中队、毛主席警卫中队、周总理警卫中队等整理布置队史室,为中央警卫团整理撰写团史,为警卫部队编写政治教材等。
1990年作者(三排右二)与中南海大队部机关战友在一起
为继承祖国丰厚的精神遗产,我在书法创作中书写了大量历代名人爱国诗词、警句,数十次参加中国书协等单位举办的展览,为中国书店编写《名家名碑书法解析丛书》,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1998 年冬,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庆祝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十人书法展”,经佟韦、邹德忠等先生推荐,我与王学岭、王家新、朱守道、张继、陈洪武、宗家顺、董正贺、潘传贤、彭利铭等 10 人参展,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第二届“德艺双馨”书法家。
作者(左)与李苦禅大师之子、著名画家李燕在一起
2001年,我从部队转业到中央金融工委金融工会工作。为怀念23年的军旅生活,我写了《军旅忆旧七绝八首》:
新华门
2015年10月覃志刚出席作者书画展
从保卫党中央的岗位,到为金融职工服务、做金融职工“娘家人”的岗位,我发扬在部队养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在做人上坚持先人后己,在团结上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让军魂在金融苑里不断发扬光大。
郭永琰作品
我先后参与筹备了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和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并担任两家协会的首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参与组织历届全国金融系统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和中国书金融法家协会第三、四、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书写出版《郭永琰楷书唐诗作品选》《郭永琰隶书宋诗作品选》《郭永琰楷书王学信绝句百首》《郭永琰书中华古典名句》等。作品收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当代书法创作与评审工作专题研讨班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学习十九大精神主题书法展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青少工作部委员展作品集》,中国书法传媒《2019“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名家邀请展作品集》。2015 年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郭永琰书画展”。参加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盛世华诞七十周年’十省书协主席书法精品特邀展”和“‘说句心里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感怀书法展”。作为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代表队领队,带队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现状与理想——当代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和乌海论坛”和“‘源流·时代’绍兴论坛”。作为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代表团领队、团长,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票当选为理事会理事。
王新荣 ( 中国金融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金融作协副主席,《中国金融工运》编辑部主任 )
“八一”,是军人和曾经的军人抹不去的记忆。有人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天生就喜欢绿色的我,每当看到大街上穿军装的人,就想,我怎么能不后悔一辈子呢?
1992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实现了穿上橄榄绿的梦想。幸运的是,第二年我又被军校录取,成为了上世纪90 年代初令人羡慕的穿军装戴大檐帽的女学员。
实现梦想是美好的,面对现实却是骨感的。
到军校后,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医学课。一上课,摆在我面前的 206 块人体骨骼,把我吓得汗毛倒立、不知所措。
德国作家托马斯说,“习惯要靠习惯来征服”。每当上医学课,我心里就默念,军人无所畏惧……慢慢地,我跨越了这道鸿沟,开始习惯了这些“学具”。
母校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女兵方队校,历年大阅兵的女兵方队都出自母校。每年毕业季,也会沿袭传统举行方队阅兵比赛。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军人的特色。每年 7 月的毕业季,是石家庄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我们检阅方队的最后时刻。此时,在太阳下站立几分钟都可能会中暑,可是,作为军人这正是锤炼意志和锻炼品质的好机会。我们迎着它拔军姿、踢正步、走方队,与之抗衡、斗志斗勇,虽然苦累,但也乐在其中。
有时,看着那些防晒霜涂抹得厚厚的同学,也照样抵挡不住毒辣的太阳把皮肤演变成小麦色,我暗暗偷笑。
每年的阅兵是我校最隆重的活动,有上级领导参加,甚至可能还会有中央级领导出席。阅兵的方队有时是校内各队参加,有时是和陆军指挥学院方队一起进行。无论是自己还是有其他院校的加入,都是一场实力和体力的较量。
陆军指挥学院号称中国的“西点军校”,青一色的男子汉。训练场上,他们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阅兵场上,更是呼声震天、响彻苍穹。正步行进时,一队队整齐的 “豆腐 块”掷地有声、一步一坑,令人惊心动魄。
赛场就是战场。面对强大的男子方队,我们毫不示弱,每次都能用我们的整齐划一、昂扬风貌向他们展示巾帼不让须眉。
1996 年,我们受到了时任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的亲切接见。清晰记得,我在方队第一排面第五名,当首长走到我面前与我握手时,我的双手在颤抖,用很轻的声音说出了“首长好”,当时嗓子好像被什么东西粘住了,我知道那是太激动的结果。那画面,我至今历历在目,永远难忘。
令我遗憾的是,机不逢“十”。我未赶上国家的大阅兵,未能实现在天安门广场上接受全国人民检阅的梦想。
1997 年,我扛上了“一毛一”,来到总参某部机关工作。
王新荣
军人一家亲。我很快融入了部队机关这个大家庭,适应了办公室工作。一年后,随着工作的深入,渐渐感到学识的匮乏,有再次学习的渴望。
1998 年,我顺利报考了后勤指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始了如饥似渴的新知识学习。
7 年的军队履历,我收获了两个领域的知识和一个三等功,喜欢挑战的我,此时,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04 年 3 月,我向部队递交了转业申请。部队领导虽然极力挽留和劝说,但我心头那株火苗仍在燃烧。
戎装十二载,如今从头来。2004年 9 月,我从一名军人转身成为一个“银行监管者”。
听起来让人羡慕,但,真正的转变是痛苦的。一个没有金融知识、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且已而立之年的我,面对着全新的团队、全新的理念和专业强、年纪轻的大学生,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我没有退缩,我用 12 年军队大熔炉淬炼出的钢铁毅力和执着回报着我的新岗位。
北京银监局工作的 10 年,我不仅学习了银行监管、纪检、人事等业务知识,还学会了做人、做事的人生哲理和方法,更收获了成长的鼓励和信任。
2005 年,我的一篇工作体会在局域网论坛上引起共鸣。2008 年,一篇调研文章被原银监会办公厅监管类专刊发表,当时,这是综合部门工作者前所未有的事情。
2006 年,北京银监局尝试成立监管后评价处,我又有幸成为全局骨干择优入选的 4 人之一。虽然该处成立时间只有短短的 3 年,但它为我的人生履历增添了不少色彩,也让我近距离学习了监管知识和银行业务。
人事处工作的 4 年,由于我的热心和用心,不仅收获了员工的认可,更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无论是年龄比我长的还是比我小的,都亲切地叫我“王姐”。
在银监会借调期间,我的视野被打开,为我开创职业生涯的新天地奠定了基础。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偶然和必然。
2012 年,作为兼职工会干部我有幸参加了原银监会系统工会举办的女工干部培训班。第一天学习结束,女工委主任李爱华为了活跃气氛,决定晚上举办一个小小的晚会,让大家自由结组出节目。当时,我下意识地看了看表,离晚会开始已经不到两个小时了,心想这怎么可能。
晚上 7 点,活动准时开始,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整个活动有模有样,有唱歌、跳舞、快板、相声等,不到两个小时的准备,活动竟然如此精彩,真是佩服。心想干工会工作真好!
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笔流露。回来后我完成了一篇体会《蜕变》。8年后,当李爱华主任再次把文章转给我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回想起来,就是那次培训会,我的内心被种下了一粒工会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到工会平台适合我,更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荀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2014年 6 月 27 日,我完成我的人生又一次转折,从一名“银行监管者”转身成为了一名 “娘家人”。走进金融工会才知道,它可不是一个新成立的单位,它的历史是悠久的、舞台是广阔的。它 1951年 11 月成立,是随着共和国的脚步走来的。
以史为鉴知兴替。慢慢地,我了解了金融工会的历史犹如母亲河般蜿蜒曲折,有主流、有分岔、有断流、有澎湃,但 70 年,始终奔流不息,勇往直前,因此,我更加珍惜 和热爱这个平台,想把全部的情和爱都奉献给这个平台。
王新荣
在人们的心目中,工会可能更多的是“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带头鼓掌”的三线部门,还有人认为是疾病的疗养院、退休的中转站、问题人的停靠岸。其实,这是对工会工作的误解和偏见。当你真正走进它,了解它的“八大业务平台”时,你会为之感到震惊、为之点赞。
它的“劳动竞赛”平台既能让职工职业生涯发展迈上快车道,又能让职工快速成长成才。“职工维权”平台是真正的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打通党联系职工的 “最后一公里”。“送温暖”平台把组织的关心和关爱送到职工身边、送进职工心里,这些平台的构筑,让工会真正成为了 “职工之家”,工会干部真正成为了贴心人和娘家人。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加入金融工会的 8年,我用心做每一件事,用心服务每一个人,真正把这份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苦心人天不负。8 年来,我工作了三个部门,无论是在哪个部门都努力地将工作从高原向高峰推进,如,在办公室工作时,用心服务每一位会员,让各项工作都融入心意和创意,达到会员都满意。在组织部工作,开创性地完成了省级金融工会组织体制改革试点。在宣教部工作,将“新时代金融职工讲习堂”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打造出了金融职工思想引领的新高地。宣传工作更是全面开花,从金融系统走向了各领域。
有苦更有泪,但成长、收获和梦想并肩前行。我不仅有着多部门工作的经历,还实现了从文学的门外汉到近百部作品发表,这都是组织的培养和关心,更是金融工会这个正能量平台激发激励的结果。所以,我特别感谢这个平台,感谢平台上遇见的每一个人。
点评: 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无疑!王新荣就是这样的一滴水,一直为融入金融工会这个“大海”集聚着知识、积蓄着能量。融入“大海”后,才伴随着“大海”的力量,呈迅猛之势喷薄而出,让她找到了自我,成就了自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人民解放军第 94 个“八一建军节”,也是中国金融工会成立70 周年,更是王新荣转业的第 18 个年头。十八岁正青春。祝福王新荣!
我的战友我的团
——关于一张经典剧照的记忆
成 淼(金融文联副主席,中国金融舞蹈家协会主席)
很多人都知道,1965 年 8 月 1 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排练演出的《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宫礼堂正式公演,首演大获成功,立即轰动了全国。当年就在天津、上海、南京、太原等各地演出 50 多场,场场爆满,观众达 10 多万人次,就此《长征组歌》的主要歌曲迅速传唱开来。
《长征组歌》是大型合唱组歌,是在共和国开国上将萧华同志创作的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基础上,由战友文工团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著名作曲家谱曲创作而成。据团里的老同志介绍,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17 次观看《长征组歌》的排练和演出。《长征组歌》十个唱段,从第一曲《告别》到终曲《大会师》,周总理都能熟练、准确地唱下来。他曾多次把曲作者和歌唱演员请到中南海他的办公室或人民大会堂,一段段地听《长征组歌》的演唱,听完一曲,就讲述一段长征的史实和他的亲身经历,对每一曲都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有时甚至具体到一个音符的高低。
周恩来总理观看《长征组歌》演出后,登上舞台亲切接见全体演职人员
《长征组歌》首演至今 50 多年来,战友文工团演出了几千场,足迹遍及海内外,观众上千万人次。作为二十世纪华人红色经典的《长征组歌》,也是一代代战友人讴歌长征壮举、传承不朽精神的艺术工作载体,是几代战友人心中永远的骄傲!
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些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长征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长征组歌》词作家:萧华将军(左二)与主要演员马玉涛(左一)、贾世俊(右二)、马国光(右一)合影留念
当年《长征组歌》的成功演出在艺术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她被誉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成为二十世纪华人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全剧以主题鲜明的思想内涵,深刻凝练的诗歌语言,风格独特的合唱组曲,淳厚浓郁的民族风格,优美动人的曲调旋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讴歌了 1934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十四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征程。讴歌了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讴歌了红军以超乎寻常的毅力,艰苦卓绝、前赴后继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的战斗历程。把人们带回到那段可歌可泣、激情燃烧的岁月!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1975 年,为纪念红军长征 40 周年,《长征组歌》再次在京举行盛大演出,并被摄制成彩色电影艺术片永久留传。
长征组歌》剧照
参军时的成淼
作为一名曾经在战友文工团战斗、工作、生活过 20 年的老兵,一名自豪的战友人,我曾有幸亲身参加《长征组歌》的排练和演出,那是一段令人终身难忘的记忆。
大家都知道《长征组歌》从一曲到十曲都是由合唱队和乐队在舞台上合作完成演唱。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张难得的照片中却已加入了舞蹈演员的表演。我记得这是在1987年战友文工团建团五十周年纪念晚会上演出的加伴舞版剧照。当时这样的改编是为了增加组歌的视觉冲击力,这次尝试使我们舞蹈队的演员们终于有了一次在完成当年战友文工团经典文艺晚会上的最强配置,上半场以著名歌唱家马玉涛、马国光、贾世俊、张振富、耿莲凤、马子跃(俗称:二马一贾二重唱加小马)再加上当年全国最强部队女子集体舞《草原女民兵》和最强男子集体舞《行军路上》的演出(当年我21岁,演小号兵),跨过战友文工团经典文艺晚会的中场休息分界线,穿越到下半场《长征组歌》的舞台上,与歌队和乐队的战友们共同感受二十世纪华人红色经典巨作的无穷魅力。在那场难忘的纪念演出后,加了舞蹈的《长征组歌》版本再也没有演出过,但却保留下了这张经典的《长征组歌》第六曲“过雪山草地”剧照,成为从那以后《长征组歌》的标准剧照。如今只要您在网上搜索《长征组歌》关键词,这张代表性的剧照就会映入眼帘,而我也十分荣幸地永远为经典中的经典《长征组歌》吹响那声声不熄的集结号。
点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伟大的建党精神谱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正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们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长征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继续前进”!
难忘的军旅生涯
齐 飞 ( 农行安徽蚌埠分行 )
能在一个城市成为小有名气的文化名人,当然是人生之外的一场意外收获。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秉承的是“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的家风和家族文化。我父亲的上几辈虽然都处在农耕生活的状态,但他们都是读书人,属于亦耕亦读、亦诗亦书、田间地头的文化人。说的好听一点,他们都是传统文化继承者和极小范围的传播者,并用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严格地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齐飞
我小的时候,父亲会经常给我讲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化发生的背景。挂在嘴边的,就是曾国藩对“耕读”二字的解读。他想让我完全接受和深刻理解家族的生存理念,其用意十分明了,我自然也愿意相信“耕读”对家族延续和兴旺的教育作用。触动我心态发生变化的则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有一天,父亲说到了班超。很多对其溢美的语言并没有打动我,反倒是班超说的一段话如一声响雷,唤醒了我的某一向往。“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所以,我有了“战士卫国”的想法。
正是天遂人愿。入伍不久,我所在的团,整建制的移防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西南边陲。这是一次自我保护的反击战争,持续了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们和众多的参战部队一样,没有退缩,没有恐惧,为了国家利益、人民安全、家族荣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之中,紧张而有序。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证明了我们的忠诚、勇敢和智慧,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参军时的齐飞
边塞并不都是枪炮声。闲暇的时光,战争阴霾下部队生活依然具有阳光般的活力和快乐。宁阳县城,一间不大的新华书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启功题签的《新选唐诗三百首》,就是在这里获得的。对唐诗的阅读,自然是小时候的功课。因为年龄和环境的关系,熟读和不解其意往往使得学习唐诗变成了一个索然无味的过程,容易让我感到痛苦和焦虑。在前线读唐诗,特别是读唐诗中的边塞诗,从中,我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诗中的爱国思想。在唐人的边塞诗中,我获得更多的是英雄气概、勇往无前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在一次班委会上,我的发言就是引用了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我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受到了全班战友的一致好评。这一次发言后的掌声,我把它保留在了记忆的扉页,遇到困难时,就会用它来鼓励我,激发我的斗志,让我面对坎坷时、重拾信心,并战胜困难。
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从学校到军营,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要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迅速转变过来,尚有一定难度。没有入伍之前,我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喜欢打架、喜欢掏鸟窝、喜欢摸鱼抓虾、喜欢听大鼓书、喜欢打篮球、喜欢自由自在。入伍之后,一些个人性格上的因素,以及习惯上的不良行为很难融入军营文化的氛围。由此,我也曾迷茫过、失落过、放弃过。甚至,因为一些小事,还和山西籍的战友有过肢体冲突。好在,部队是一个大家庭、大熔炉。我遇到了好班长、好排长、好连长,在他们的引领、帮助和教导之下,我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当上了班长,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事实正是这样。战士们青春正好而又血气方刚,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一旦走进军营,军旗就装在我们的心里,领章帽徽重新塑造了我们的形象、给予了我们的尊严、规范了我们的一言一行。
回防杭州后,部队的整体气氛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制度和节奏、标准和要求、气质和魅力没有丝毫变化。那时,改革开放不久,部队开启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行动模式。当时,许昂是南京军区著名的硬笔书法家,到过我们连队来讲授书法知识。军队和地方也有互动,我的写作老师,就是闸口电厂的一名员工,她送给我的《写作的基础知识》,至今还放在书架的显眼处。我尝试着写作的通迅报道,《解放军报》和《空军报》都曾经刊登过。杭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为了感受杭州的文化温度,我还专程拜访了享誉国内外的书法巨匠沙孟海先生。沙孟海先生对我的赞许和夸奖,是我为之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在部队,我还学会了驾驶、学会了插秧、学会了采茶、学会了洗衣做饭、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宽恕包容。
四年的军营生活转瞬即逝。我成了中国农业银行杨庙营业所的一名员工,这是一个农业银行最基层的单位。没有电影院,没有麦当劳,更没有时尚的街景。面对新的地方、新的岗位、一窍不通的金融部门,我感受到了压力和挑战。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不畏艰难的意志,是部队生活赋予我的个人品质。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熟悉和掌握了不同岗位的业务本领,每天起早贪黑地苦练算盘,学习写好阿拉伯数字,打扫营业场所内外的卫生,尽快地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积极营销银行产品和收放农业农村农民需要的贷款,用我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一个退伍军人的风采和修养。为了活跃银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支行工会在全县农行系统发起了一次书法比赛活动。在众多的参赛员工当中,因为我的出众书写,引起了支行领导对这个退伍军人的关注,不久我就被调整到了支行计划股工作。再后来,我又考上了大学,通过竞聘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为农业银行提供服务的同时,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我也积极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市青少年宫集聚了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孩子,他们生性好动,对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偏好。受师资所限,这个群体的教学一度无法开办下去。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材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愿意免费为孩子们讲解音律知识,从启蒙国学入手,用经典的唐诗和宋词,唤醒孩子们稚嫩的诗心。在文化渗透的基础上,引入书法的训练,以达到心通于手、手会于心,二者相结合的教育目的。传播文化无禁区。中旭国学院是一个不以盈利为前提的民间文化组织,我是该学院的名誉院长。这个阵地,是一个极好的文化传播平台。我不但自己讲,还邀请饱学之士一起来讲,讲书法、讲诗词、讲历史、讲诸子百家、讲晋韵唐风宋意、讲清史沉沦民国风流。近年来,中旭国学院已组织近三百场文化讲座,未收取学员一分钱费用。
齐飞教外国友人学写汉字
中国文化不是只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文化必须走向世界。一个在安徽财经大学教书的美国人找到了我,要跟我学习书法艺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我欣然答应:一方面,这虽然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一件小事,提高了看,是不同文化在国际上的民间交流;另一方面,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让一些美国人更能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理解中国。教美国人写书法又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除语言不通之外,很难趋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也是需要突破的“防线”。这时,我的军人经历帮助到了我:迂回作战、重点突破、抛砖引玉、釜底抽薪等一些军事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运用,这个美国老师学习书法的热情日渐增加。除此之外,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克兰、哥伦比亚等国家留学生也找来学习书法,让我真正感觉到了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和传播文化的重大责任。
点评:不求回报的付出,自有回报的别样方式。粗略的统计数据显示,齐飞的社会身份有十几个之多。这些社会身份其实并不是他的需要,也不能说明他的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齐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齐飞说,一路走来,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军人、是一个不穿军装的军人。老班长曾经给他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仍萦绕耳边:只要穿过一天军装,就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所以,面对工作、生活、学习,齐飞按照军人的动作标准来完成任务。他经常对自己说:“当过兵就不要怕吃苦;当过兵就应该乐于助人;当过兵必须要严守纪律;当过兵就必然有永不服输的精神。服兵役时手持钢枪,是保家卫国的战士;退役之后,更加不能懈怠,在不同的工作环境里,努力奋斗,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张头像的深情告白
魏思雨 ( 农发行四川南江县支行 )
在我全部的微信好友里,有一张微信好友头像与众不同:盾牌型的外观,藏青色的底色,橄榄枝环绕着五星和铁锚。这一张海军臂章的微信头像无时无刻不在向党和祖国深情告白。
刘志平,我的这位微信好友,也是与我同处一间办公室的同事;从他到农发行南江县支行报到的那一天起,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吃苦与耐劳、忠诚与担当,他更是用自己勤勤恳恳的工作践行着这份深情的告白。
这份深情的告白历久弥坚,是他16年军人生涯为国守卫海疆边防铸造的。从一名19岁的懵懂小青年,进入到北海舰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他在祖国的蓝海里付出了青春,憾失了亲情,无怨无悔。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挺直了身躯,在海防前线站岗,天天与海洋为友。为了学习游泳军事技能,他被直接扔进大海里自己扑腾,咸得发苦的海水不知喝了多少,天天都要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练习游泳至少2公里。为了海防安全,出舰巡逻一去就是3个月,途中大风大浪晕船呕得吐苦胆水。作为一名党员和区队长,在遇到危险时,他总是冲锋在前,军舰机器运转温度高达七八十度,随时都会发生飞车危险,他光着膀子挥汗如雨钻到地板下一件件、一桩桩排除危险。
退役前的刘志平在三沙执行建设任务时的留影
在部队的16年里,他先后荣获优秀士官十余次、三等功一次、师级军事技能比赛一等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他对党和祖国的深情告白深深地镌刻在了这些荣誉中。
刘志平自2019年退役进入到农发行这个大家庭后,在农业政策性金融事业这片沃土里辛勤劳苦耕作,继续着银海追波逐浪的军人梦想,他曾经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挥洒汗水,现在继续带领着村民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他深爱着这份事业
他常说:“我能够从农村走出来,现在有这样的一份工作不容易,更要能够对得起这份工作。”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国蔓延时,正值春节期间,支行里大部分都是外地的同事,疫情防控的政策导致支行人员都不能按时回单位。他主动承担起了疫情防线的防守责任,在阖家团聚的节日,他离开妻儿,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战场。
他与行里留守人员一道跑遍全县城购买防疫物资,吃住在单位,轮流在行门口通宵站岗放哨。为了管控好出入人员,他靠前值守、主动服务,积极配合、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来往的人群一一做好体温检测,做好排查登记,严格把好出入关,遇到不理解的人员,他都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政策,强调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他看来,疫情就是命令,严防死守、严格登记,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放行,确保防控不漏一人。
同时,他还负责行里平时的安全保卫工作,在进入到今年的汛期后,支行的特殊地理位置面临洪水、滑坡危险。每当遇到下雨天气时,不论上下班时间,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办公场所,里里外外走一走、看一看,堡坎是否完好,顶楼和阴沟排水系统是否排水通畅,防雷设施是否正常运作。有时候半夜突下暴雨,总会看到有个身影在办公大楼里外巡查,在他的坚守下,支行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他就像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缺一不可。农业政策性金融事业不但需要懂金融的专业人才,更需要财务管理、安全保卫、办公室各个战线上的精兵,他把军人的吃苦与耐劳融入到这份事业中,与同事们共同构筑起一道金融安全防线。
他深爱着这片土地
2020年1月,刘志平到农发行南江县支行报到的第一天,支委班子就考虑到在脱贫攻坚进入到持续巩固阶段后,需要派驻一位忠诚于党、敢于担当的第一书记。刘志平从农村走进人民军队,接受着人民军队的教育,感受着党的恩情,也让他对人民群众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带着这样的优势,刘志平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南江县大河镇李家岩村。在驻村帮扶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用汗水换来了工作成绩,用真情为民换来了真心感动,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退伍军人的深情与诗意。
李家岩村,位于南江县城东南部58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74户58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36人,人均耕地0.9亩。2015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23.37%。至2019年全村脱贫时,贫困户、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
刘志平帮助贫困群众采摘金银花
潘丽,大河小学学生。李家岩村脱贫前,她是五口幸福小家庭的宝贝,虽说家庭生活清苦,房屋老旧,土墙斑驳,但她仍能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与温暖。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在2017年戛然而止,贫困让她的母亲选择了不辞而别。性格开朗、活泼的潘丽从此之后就改变了模样,对于学习也是毫无兴趣,逃学也成为了她的家常便饭。
在脱贫攻坚中,教育扶贫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潘丽在村里的学生中情况最为特殊,这个“问题”学生成为了刘志平在教育扶贫中需要攻克的一个堡垒。他通过村两委、学校充分掌握潘丽的家庭、生活情况,在摸清潘丽逃学原因后,多次到她家走访,与她的爷爷、奶奶交心,与她外出务工的父亲多次电话沟通,详细了解掌握潘丽的情况变化,与这个“伪装”了的学生聊天谈心,试图能够解开她的心结,还邀请学校老师送教上门,让教育扶贫不遗忘任何一个学生。
在刘志平悉心开导帮助下,潘丽回归了学校,重新走进了她曾经那般熟悉的教室,还拥有了关爱她的老师与同学。这另一种幸福与温暖虽然不能代替她的家庭,但也重新开启了她的人生。
做好一件事是很容易的,但要长期做好简单平凡的一件事却很是磨炼人的。刘志平任职第一书记期间,他对村情了如指掌,不但时刻保持着对潘丽的关注,还关心帮助着村里的留守老人,帮助着村民喝上放心自来水、发展起致富产业。
点评:如果刘志平没有深爱着这片土地,就不会把自己的这份感情带到这片土地上,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工作成绩,更不会得到村民的认可,他已经完全把军人的忠诚与担当融入到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这份告白,没有用华丽辞藻的诗句来书写,也没有用娓娓动听的音乐来歌唱,更没有用栩栩如生的画面来呈现,只有如钢铁般的坚定、海空般的清澈、入镜般的生动。
编辑:本站
点赞: +1 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