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详情
IP属地公开绝不是网络监管的终点
作者:丁子珊 发布时间:2022-05-07 阅读:663次

近日各大社交平台纷纷发布公告称,将在评论区、个人主页等位置公开用户IP地址属地信息。目的在于增强网民自我约束,减少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从而净化网络空间。但IP属地的公开并不是网络监管的终点,其产生的次生性问题应当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同时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问题长期存在,从根本上维护网络良序仍需要各方努力。


社交平台公开用户IP地址属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打击虚假信息传播,减少恶意造谣等不良行为,但同时也相应产生地域歧视、技术漏洞、应用范围模糊等次生性问题。最近IP地址属地公布后,上海疫情、俄乌冲突等敏感话题下恶意评论的真相浮出水面,让人们看清诸多境外不法分子的真面目,成功制止境外势力企图引导我国网络舆情的阴谋。但与此同时,IP属地的公布无疑给网民言论赋予更多意义。公民的言论原来仅代表个人,而现在逐渐开始带有地域性,网民的攻击也相应上升到地域。比如非上海人评论上海疫情就会遭到上海网友的集体攻击。由于目前网络技术有限,IP属地的检索功能并不完善,存在VPN、显示BUG等漏洞。这使部分不法分子有利可图、有机可乘。二手平台更改IP属地最低只需6元,至此出现IP属地代理产业爆火的现象。还有网民带着某个地域的帽子而对事件进行恶意评价,试图抹黑该地域。某些社交平台明星大V可以选择隐藏IP属地显示的公告也使公众对规定愤怒不已,对平台来说他们是否真的如群众所说的那样“高人一等”?相关平台并没有作出相应解释,IP属地信息显示的应用范围亟需得到统一规范。


公开用户IP属地信息引起部分公众对于隐私信息问题的担忧。根据《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说明,IP属地不同于IP地址,IP属地透露的是运营商的所属省份,不会涉及用户住址、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等隐私信息,因此公开IP属地并不涉及侵犯隐私权。但是用户对隐私信息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敏感?为什么会产生平台今天公开IP属地省份,明天就会公开门牌号、身份证号的想法?究其本质,还是近些年来网络平台对大众隐私信息的保护及其欠缺,甚至与相关人士串通利用隐私信息获取利益,大众对公共网络平台毫无信任而言。不管有关部门是否推出IP属地公开这一项合法政策,用户隐私信息如何得到真正保护自始至终都是网络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非法获取隐私信息的手段越来越高明,方式越来越多样,但国家有关部门对公众隐私信息的保护不够重视,对非法获取隐私信息及从事相关利益活动的打击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没有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具体的概念界定,定罪标准模糊,法律具体内容亟需完善。并且不法分子犯罪代价太小、处罚太轻也是该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IP属地信息技术给恶意造谣者、蹭热度者的确有一定的震慑力,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长期形成的网络乱序问题。要想真正维护好网络秩序,根本上还是需要国家健全相关法律体系,规范网民发言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好技术漏洞,对公众的担忧做好解释。相关网络平台要在公开用户IP属地的同时保护好用户真正的隐私信息,提高网络平台的公信力。广大网民在擦亮眼睛辨别清虚假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言论行为。一方面不应该因显示地域而戴有色眼镜看人或言语上升至地域歧视,另一方面也要带有集体荣誉意识,时刻注意网络言论规范。主流媒体也应加强正向的舆论引导,进而整体提升网民自身精神素养。





编辑:

点赞: +1 3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