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阴农商银行党委将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中心工作,聚焦“党建+N”模式,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推进党建与业务经营发展的契合点,充分发挥辖内各支部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聚焦“党建+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是一个企业发展最核心的、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因素。山阴农商银行进一步强化党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党的领导内嵌于公司治理各环节、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和重大事项前置研究方面的突出作用。坚持“四位一体、分工负责”,即党委会、董事会、经营层、监事会独立运作、各有分工、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目前,山阴农商银行共有党委委员6人,其中2人进入董事会,3人进入经营层,1人进入监事会,有效保证了党对企业运行的绝对领导。
聚焦“党建+业务经营”模式。业务要发展,党员是关键。山阴农商银行党委在支部建设下足功夫,因地制宜提出“客户需求在哪里,党员就要在哪里”,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活化载体,积极探索“党支部+网点+村委”共建新模式,真正使每名党员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截至4月末,各项存款余额90.81亿元,较年初增长9.1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4.03亿元,较年初增长4.72亿元。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山阴农商银行党员更是发挥“敢啃硬骨头”的优良作风,实行“班子成员+党员干部+青年员工”,组成清收突击队,开展不良清收竞赛活动,在清收过程中实行“5+2”“白加黑”,经过不懈的努力,累计清收各类风险资产7823.16万元,其中,处置抵债资产645万元。
聚焦“党建+人才建设”模式。工作搞得好,人才需给力。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关键因素,是企业成长最核心的竞争力。山阴农商银行党委积极适应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人才建设活动为平台,不断优化员工结构,激发工作热情,凝聚发展力量。
支行行长上柜
一是打破参照行政机关级别的人员管理模式,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要求,建立岗位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薪酬与岗位直接挂钩,基本解决了人员能上能下的问题。
二是不断提升员工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力度,保障一线人员合规操作,拓展全员知识面;加强中层管理队伍能力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辅导员工能力,构筑中坚力量;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树立岗位标兵,在全行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是精准用人。山阴农商银行党委专门建立“后备人才选拔库”,对在工作第一线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列入“后备人才选拔库”。同时,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干部既有厚爱更有严管,为他们能干事、能成事撑腰鼓劲,更为他们划清干事的“底线”和“红线”。
聚焦“党建+创新服务”模式。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竞争和如何“活下去”的现实困境,山阴农商银行党委审时度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做好服务大文章。
一是做优文明服务。按照阶梯式推进服务品质提升计划,对照“6S”管理标准,深入推进服务示范网点建设,执行星级网点考核评定;持续深入开展“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做精企业文化,切实加强机关、营业网点规范化建设。完成了岱岳支行智慧银行旗舰店的升级改造,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农商银行形象进一步提升。
二是做好营销服务。党委班子成员实行包片制,联合各网点开展学校工资代发、财政对公户、洗煤、农牧等产业园区对公户精准营销;加大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础客户调查摸底力度,满足合理信贷需求。
三是做强电子服务。通过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及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代收缴费等便民服务,真正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在指尖中完成业务。
创新“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山阴农商银行党委积极响应政府、监管单位、省联社相关政策,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以及加强信贷服务,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多措并举支持当地涉农及小微企业发展。
三农扶贫
一是发展普惠金融。重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大力支持农民、个体私营及小微企业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行存单质押、固定资产抵押等灵活便捷的贷款方式,多措并举支持当地民营经济发展。在制度保障上,制定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确保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不懈推动脱贫攻坚。有效利用多种金融产品,支持和带动农户、实行精准识别,制定精准计划、实施精准帮户等各个群体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山阴农商银行扶贫类贷款余额23965.91万元,其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为1843.91万元。产业扶贫贷款余额22122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编辑:栗子
点赞: +1 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