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详情
基于大数据发展背景下 当前中小银行财务管理转型探讨
作者:顾忠恒 发布时间:2021-05-05 阅读:685次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拥有海量数据可提高金融机构的行业优势,因此,数据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实现精准营销、低成本管理等重要经营策略。因此,本文从财务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中小银行面临的财务管理挑战,希望能够从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角度寻找到应对措施。

大数据发展
对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数据的维度要求更丰富。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数据的使用人员已不再局限于银行的财务部门人员,而是面向全行,尤其是贯穿于银行前中后台所有部门;它的用途也不在局限于事后评价分析,已深入运用到业务实施的事前预测或对未来结果的研判。由于数据使用的对象和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源数据的颗粒度必须更精细,财务信息的资源更加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所有可能的运用。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业务创新的多样化,还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诸多源数据间的关系和处理等方面充分挖掘,增强财务处理信息的多样化、精准化和全面性,进而提高为高层管理决策的服务价值。


财务分析的时效性更强。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财务管理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数据信息记录和简单的报表分析处理,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精细化转型的支撑,强调业务信息的获得和数据分析整合的时效性,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给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这样才能有效推进财务、业务的创新发展,及时获得更高的财务管理效益。


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银行已开始进行财务精细化的管理转型之路,由传统的倾向于财务核算的管理转为注重于管理会计和资产负债的管理。财务管理涵盖的知识面不再局限于财务专业的理论内容,对金融、宏观经济、计算机、数学等方面的复合型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因为,只有将两者相结合,财务人员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及时发现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有效地运用自身的复合型理论知识和时间经验,优化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提高财务流程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提升财务为决策服务的价值。

当前中小银行财务管理
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当前,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要代表的中小银行构成了我国银行系统的主要部分,在过去经历一段高速发展后,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并处于金融严监管和宏观形势多变的环境下,中小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加大,自身的经营弊端逐渐显现。受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限制,中小银行财务管理追求的数字化、精细化的转型之路依旧处于初步摸索阶段。

信息技术投入不足。在很多银行财务管理者的思维意识里,财务的信息技术投入可能只是多做几张财务可视报表,或者开发外部监管政策需要的财务系统。但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我们认为持有这种意识的管理者还没有形成自身的转型思路。目前,银行的财务信息技术投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核算系统建立,业务源数据的治理和整合、财务风险量化系统、大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财务信息共享平台等都是转型中提高财务价值的重要技术手段。但这些在中小银行中的投入配置程度往往相对较低。另外,由于银行在信息技术投入过程中常常出现业务管理需求和财务管理需求上的脱节,更偏向于业务操作,而未考虑业务开展后产生的数据是否满足多维度分析粒度等等,导致技术投入量的程度是由银行的经营效益决定的,不同区域在技术研发投入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经营综合实力相对落后的中小银行还停留在传统核心业务系统的优化上,在迎合大数据发展配套的软件投入上相对欠缺,对技术提升带来的投入产出价值还未有过深入思考。对银行转型而言,信息技术是软件和业务精细化管理的融合,信息技术的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数据运用的频率和深度、数据的潜在价值、数据传递的时效性等等。因此,推进大数据财务转型的关键技术投入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刚性问题。


专业人才的储备不足。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转型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人才的储备决定着财务管理模式变革的成败或者是影响着财务转型的进度。当前,人才的选用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内部选拔逐渐培养,有一定的时间成本;另一个是外部招聘,需要付出财务成本。对中小银行而言,尤其是农村区域的金融机构,内部培养专业复合型的人才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因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欠缺、人员存在财务和业务知识断层、自身学习能力和业务态度不足、了解最新前沿领域知识的滞后性等等;如果从外部招聘,选择优秀而成本低的人员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受银行本身效益和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同银行在进行外部招聘时制定的人力成本标准也是不同得。所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中小银行吸收满足需求的专业储备人才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数据质量和共享机制有欠缺。数据分为业务源数据和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对业务源数据来说,其广度、准确性和完整性会影响后期数据深加工后的价值;对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来说,其深度会影响财务的服务价值。就目前来说,大部分中小银行由于信息技术和业务分析思维水平的不足,影响了其获取数据的质量。对于一些处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区域的银行来说,源数据质量的治理是开展财务大数据转型的首要任务;对于经营效益相对较好的银行来说,如何开展数据深度加工,如何融入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数据的财务价值,如何将有深度、有价值的数据运用到业务经营过程中去,是在持续推进财务精细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中,财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财务数据属于信息保密的范围,财务管理是一项事后管理和评价工作。因此,其与其他部门较少的进行信息共享,更没有搭建财务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导致银行在内部经营中出现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这一弊端在大数据环境下,直接影响到了银行业务的实施和盈利能力的提升。财政部曾发布《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这一政策,引导企业综合考虑自身组织架构和业务产品等因素,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建立符合自身经营管理特征的财务信息共享中心。但中小银行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施的案例相对较少,财务工作分散化,财务统计手工化,当政策变化需要采集非常规数据时,或者经营层、业务层需要分析历史趋势或研判未来的情况时,财务数据获得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可能无法满足管理要求。因此,财务信息共享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挖掘财务的多元化价值,实现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这是中小银行面临的转型课题。


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和转型思路不清晰。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技术更加先进,科技运用越发普及,监管政策实施愈加严谨,银行经营环境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变幻莫测,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已不再适合这个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如,财务管理人员只注重日常财务工作的总结,缺乏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重视有形的财务管理,忽视无形的业务管理;只能听从管理层的指示和安排,缺乏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大环境、大格局下的经营管理意识等,这些对银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转型和提升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当财务管理人员的定位依然停留在管理者指令的执行层面,没有迎合大数据环境变化独立创新的财务转型思路,将难以实现银行业务的高效管理,无法开展与时俱进、且有价值的财务决策工作。


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中小银行
财务管理转型策略建议

搭建全面有效的大数据财务信息管理框架。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务信息管理应围绕数据的维度和质量、分析、预测、报告、共享、风险防范等要素搭建全面完善的框架体系,打破传统的固化思维,将财务管理目标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各个阶段。数据维度要从银行全局出发,建立机构、条线、产品、客户、渠道、行业及区域等维度体系,明确维度划分标准,以实现从多个维度对银行的盈利价值进行分析;数据质量要依据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构建丰富有效的财务大数据信息库,明确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强化内外部数据的整理能力,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融合运用价值;数据分析要明确建立与大数据发展背景相适应的财务分析模型,引入大数据技术,提高对定量、定性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分析能力,深入底层业务数据,并从财务价值的创造角度,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要以精细、高效、智能的目标促进财务的转型管理;数据预测要打破传统,不再局限于财务预算的内容,要形成以银行财务效益趋势、经营环境、产品盈利、客户价值等多维度的预测性框架,要以历史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探讨历史发展规律和经营问题,充分借鉴优质历史经验,提出适应未来经营发展的财务规划,消除价值创造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挑战,提高财务价值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信息报告要以及时性为原则,分轻、中、重类别明确报告涉及到的情景和关联部门机构,报告内容包括不限于财务评价、宏观环境、风险管理、决策建议方案、监管政策等;财务共享的目标是致力于将财务大数据分析的成果应用于经营管理,构建便捷高效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报告共享机制,可以使财务人员借助统计分析或大数据建模技术更好的快速处理数据,挖掘数据信息价值,使经营管理者、前台业务部门等及时获得满足决策或营销需求的数据支持。使内外部数据集中存储,供更多的银行内部人员参考和借鉴;财务信息风险防范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管理环节,这对银行信息的保密和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包括员工意识、软件投入、硬件设置等,在大数据技术运用加速财务精细化转型过程中,财务信息价值的提高使得信息存储、传递的安全性也变得愈加重要。因此,要制定机构、人员的信息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加大信息系统安全软件设施的投入,对人员流动、信息实物载体传递要有物理硬件监测等,在大数据价值得到有效挖掘和运用的同时,更要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构建全面优质财务大数据管理平台体系。大数据环境下财务转型的技术投入,不只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还需在软件建设的过程中追求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维度的多元化。为了更好的深度挖掘银行内外部财务数据资产的价值,构建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的财务数据管理系统,银行也应引入科学完善的数据建模和分析可视化基础信息的软件,综合助力提升财务信息的整合、分析和传递等各个环节的能力和价值。数据是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过程中的核心,数据来源不仅有内部核心业务系统,还有来自于监管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如税务、工商等,甚至是第三方合作单位的信息,如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所以,银行要从源头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丰富数据的粒度。毕竟,数据只有拥有准确性和完整性才能保证为业务分析、产品营销、决策制定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对此,银行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成本的资源分配,信息技术部门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大数据技术专业水平,充分借鉴同业的优质经验,技术、财务和业务的协调配合,引导完善源数据库,全力构建全面的高质量的财务大数据信息管理体系,更好地推进财务大数据信息的合理有效运用,进而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确保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建立大数据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银行需要既懂业务、财务,又懂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银行需要在培养高端财务人才和团队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围绕财务管理型和知识复合型建立人才储备体系。而管理型人才既要具备现代化技能又必须拥有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 同时要形成大局、前瞻性和敏捷性的综合一体思维,这样才能带领团队在大数据时代创造和提升银行的财务价值。不仅如此,银行还需要打破部门壁垒,与业务、风险、科技等部门联合培养财务复合型人才,让被培养的人在实践中去锻炼和学习,拥有大数据的相关技术、业务知识和敏捷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人力成本,还可以让员工的心理归属感和知识获得感得到显著提高,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要建立财务培训机制,就要从内部挑选资深的专业人才,或聘请外部专家,通过专业的讲解和指导来提升员工得技能和水平,确保财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当前最新的财务知识,优化和创新财务管理体系。总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转型力度,充分发挥大数据财务价值,从战略层面提升财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实现银行整体、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

编辑:本站

点赞: +1 0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