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乡村振兴 金融在行动  /  详情
漠阳苗乡的变奏——阳江市乡村振兴纪实
作者:吴松 发布时间:2025-04-01 阅读:358次

金融文化参讯—(海南)吴松 阳江也叫漠阳,因漠阳江而得名。阳江市地处粤西南,是著名的侨乡。那条从城边穿过的漠阳江是阳江人的母亲河,她静静地流淌着,承载着一代代阳江人的梦想走向诗与远方,孕育出悠远的历史文化,构架成厚重的岭南文化,高凉文化、海丝文化、漠阳文化和广府文化也在这里碰撞融合,交相辉映。阳江物产丰富,其刀具、豆豉和漆器被称为阳江三宝,尤其“十八子刀剑”更是享誉天下,是游客的首选。


在阳江市人民银行任纪委书记的林春艳,是我在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的同学,培训期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多次邀请我到阳江走走看看,我却因事务缠身一直没有成行,直至前一段时间有了空暇才得以成行。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在按约好的地点见到了林春艳。郑州一别二十载,相见自然欣悦不已。在愉快的交谈中,我们一起回忆了当年在学院学习和参加拓展活动的美好情景。由于都是金融人,特别关注当今乡村振兴这一焦点课题。我在三亚曾深入红花村和大茅村采风,写了两篇稿子《希望的田野》和《大茅人的幸福样子》发表在《海南农垦报》,对当地乡村振兴有了较好的宣传和借鉴,当然更希望了解阳江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成果。


林春艳兴致勃勃地说,阳江有一块云南苗族人的“飞地”,原先只有几户云南的苗族人在这里扎根,历经三十多年云南苗族人不断涌入,来这里开荒生产落户生根,已形成了一个苗乡又辖几个“自然村”,共二百余户,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目前,阳江市正在把这个苗乡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这个题材立即引起我的关注和极大兴趣,希望能走进这个充满传奇的“飞地”,一睹苗乡的瑰丽风采。


林春艳立即拿起电话打给阳江市人民银行林晓峰行长,征得林行长的同意后又把电话打给阳江市农商行双捷支行和苗乡乐安村委会的负责人,并指派一位负责信贷工作的科长和一名四级调研员一同前往调研。


第二天吃过早餐,林春艳亲自带队,一同前往苗乡乐安村委会。商务车在宽敞的道路上驰骋,两边的高楼鳞次栉比,商铺繁荣,路上行人沉浸在煦和的春光里,温暖的阳光映照着人们的身影,显得格外的悠闲和恬静。车子来到一条大河畔停了下来,我们都下车走到河岸,林春艳指着这条河深情地说:这就是漠阳江,我们的母亲河!我极目眺望这条河,河面虽然不是很宽,却非常安静,河水静静地流淌,很似粤西人内心的坦然和恬淡。


车继续往前走,大约跑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乐安村委会。村委几位领导和农商行双捷支行梁剑行长与我们一一握手问候,双方并作了人员介绍。村委陶剑荣主任带着我们走进少工委工作室,房子不大,墙面却贴满了孩子们学习和演出的各种图片,给人一个朝气蓬勃的印象。又走进图书室,只见一些年轻人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其场景似一股清流从我们的心田轻轻流过,予人一股清新的文化气息,良好的学习风气让我们看到了苗乡的未来和希望。陶剑荣主任说: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认真务实地抓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竭尽全力提升乡村品质。


他指着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别墅,内心充满感慨地说,我们多年来居住在茅草房和低矮的瓦房,乡村振兴似温暖的春风吹拂了我们苗乡的旮旮旯旯,政府给我们每户5万元的援助资金,农商银行又充分利用普惠手段让我们建起了别墅,还推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们跟随陶剑荣主任走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广场,广场四周树木成荫,各种花儿竞相绽放,边上的彩墙涂着苗家姑娘追求美好生活的各种图案。石板砌成的广场上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圆形彩雕,其中嵌入许多苗族图腾,让这个苗家村落盈满了浓郁的苗族民俗元素,让人看到了这些苗族游子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让人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深情怀恋。走到广场中央,我惊奇地发现地板上凿有一个碗口大的圆洞,便问身边的陶剑荣主任,他说他们虽然迁来阳江几十年了,但依然保留着云南苗族人的生活习俗,每逢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他们会在洞口竖起一杆高高的旗杆,从杆顶往四周拉起彩条,这时,人们身穿着民族服饰的盛装汇集到这里,里外几圈地围着旗杆唱歌跳舞,放飞喜悦的心情,许多游客也受邀加入欢乐的舞场,一同分享苗族人的欢快和惬意。他又指着一个建在半山腰的开阔走廊,他说那是文化走廊,也是苗族青年寻爱的场所,苗族人有对歌寻爱的习俗,每到“三月三”和“四月八”这两个“情人节”,苗族男女青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男青年时而口衔树叶吹出悠扬的笛声,时而与姑娘倾情放歌。


我们沿着文化走廊的台阶拾级而上。我走到了走廊中央,环顾悬挂在三面的花窗上的苗族青年对歌的彩色木雕,精巧的工艺,凝重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让人由衷地赞叹苗族人的超凡智慧。看着这些彩雕,我仿佛看到了苗族青年对歌时的动人情景,听到了他们互诉衷肠的天籁之音。陶剑峰主任说,苗族青年节日对歌已移植到旅游项目中来,并且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产业,通过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极大地带动了乐安村的乡村旅游业,促进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我们走出了文化走廊,沿着宽阔的水泥村道往前走,路上行人稀少,两旁的别墅错落在果树中花丛中,圈养的鸡鸭鹅悠然地啄食啃草,见有人来便叫个不停,仿佛在说:你好,欢迎你参观我们的美丽乡村!走着走着,我忽见一栋别墅的走廊里,一个上了年纪穿着苗族传统服装的妇女在烤玉米,便上前问她村里怎不见年轻人?她笑呵呵地说,年轻人都忙活去了,她一个儿子在玉米地收玉米,另一个儿子在养殖生蚝。我问效益如何?她又乐呵呵说,今年的玉米收成好又得价,卖得了好价钱,收入很可观呢。阳江的生蚝体大肉肥特别好销,我家养殖的生蚝时常供不应求被买到断货,我儿子正在计划着扩大养殖咧。她呵呵呵的笑声中充满了富足感和成就感,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光彩!


我们一路前行,尽可能把苗乡小寨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览入眼中。而我边走边思考一个问题: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当今乡村振兴中更是不可或缺,作为地区人行是如何介入其中的?于是问起走在一旁的梁惠娟科长,梁惠娟科长听完我的疑问,便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她说阳江市人民银行作为主宰一方的“央妈”,必须灵活掌握好金融宏观政策,细化金融工作办法,让央行金融方针政策得到顺利实施:以“政策+工具”为引擎,增加乡村振兴新动能,配合市政府出台的《阳江市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出了24条金融措施,构建县镇村多层次金融供给及服务体系;以“平台+对接”为抓手,激发县域发展新活力。深耕“三农”,才能精准对接乡村产业的薄弱环节,阳江市人民银行积极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动产和权力融资业务,大力盘活乡村资产;以“服务+产品”为杠杆,撬动富民兴业新活力。为打通金融服务进乡村“最后一公里”,阳江市人民银行在实现金融基础服务“村村通”的基础上推进“户户通”,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乡村与村委(居)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派出“金融特派员”走镇访村把金融服务送上门,获得了村民的广泛称赞;以“征信+支付”为钥匙,打开城乡金融新空间。阳江市人民银行积极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活动,给信用户建档立卡,实行乡村批发式贷款,金融机构联动当地驻(乡)镇帮扶工作队,对信用村实施“整村授信”。这些举措惠及乡村千家万户,让乡村振兴得到政策上和资金上的强力支持。


我又问同行的梁剑行长是如何从微观策略上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他对我提出的问题边走边作答。他说在支持乡村振兴这一块,我们阳江市农商行的具体做法是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创新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如生蚝养殖户、生蚝加工商和生蚝批发零售商的资金需求,我行推出了“蚝情贷”,对于生猪活体难以抵押变现的融资难题,创新推出“政府支持+银行信贷+生猪活体+数码身份”模式的“生猪贷”,围绕淡水养殖、海水养殖以及特种养殖,推出了“水产致富贷”,根据乡村旅游、农村住房建设的发展需求,推出了“村居贷”“农房贷”“民宿贷”等一系列打造“醉美阳江”的金融创新产品,为相关农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这些务实的有针对性的信贷措施让我们看到了阳江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金融“活水”如同漠江潮涌,润泽着阳江大地,滋润着乡村苗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块镶嵌在粤西侨乡的“飞地”,宛如一首欢快的变奏曲在这个美丽苗寨奏响。



编辑:张影

审核:叶子

点赞: +1 2
还没有数据,欢迎你参与评论!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