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聚焦产业兴旺抓脱贫攻坚。甘肃农信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振农户和中小微企业产能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紧扣脱贫攻坚关键节点,坚持产业扶贫、信贷扶贫、消费扶贫、对口帮扶多管齐下,依托“兴陇合作贷”“富民产业贷”“脱贫助力贷”“扶贫小额贷”等产品全力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是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县域、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持续回归服务“三农”本源,专注支小支微主业,深入开展“走千村、访万户”活动,大力推广“五小产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全力支持六大特色产业、十大生态产业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二是积极探索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探索形成了围绕马铃薯产业的“大湾区终端市场+田地农业+合作社”、围绕百合产业的“大湾区终端市场+爽口源+合作社”、围绕肉牛育肥产业的“鑫乐牧业+园区+合作社”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三是不断健全完善信贷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着力支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种养殖大户+贫困户”等产业扶贫体系,助力全省1万多家扶贫企业增加扶贫能力,吸纳、引导10万多户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为接续全省乡村振兴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普惠金融助力生态农业抓脱贫攻坚。甘肃农信长期致力于推进生态建设和绿色农业的融合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加大绿色生态领域的信贷投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用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由粗放型资源消耗向集约型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当做全省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同时,致力于将绿色金融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推手。一是加大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依托甘肃各地广泛而深厚的自然文化资源不断推出适合各地、各行社乡村旅游业和农土特产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构建“建设风格乡土化、基础设施生态化、环境提升多绿化、特色培育重文化、服务设施景点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的格局。三是围绕“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加强对沿线地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及其附属产业的支持,着力解决农特企业、民俗、旅游产业合理的资金需求,提升对旅游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普惠金融依托科技信息抓脱贫攻坚。推进全省脱贫攻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甘肃农信社为方便群众享受现代金融生活带来的便捷,启动了新一代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升级优化原有系统、运维设备维保、基础环境建设硬件采购与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等重点项目。一是启动“9+1”项目群,成立新一代信息系统工程领导小组及管理团队,全力打造以核心业务系统为主体、信贷管理系统和业务拓展系统为支撑,以风险防控、经营管理、政策监管为保障,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科技信息系统。二是积极开发对外服务开放平台,实施新会计准则管理系统、互联网收单平台、金融统计及1104系统、新零售平台建设及背包银行二期、核心系统优化等重点项目。三是创新推出“智慧物业”服务平台,用户达到23万户,布放背包银行4130个,目前已有13家行社33个网点上线运行超级柜台业务,建成智慧场景812个,优化提升11677个农金室及“飞天e码通”、掌上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功能,依托科学技术实现乡村振兴的金融触角已延伸到陇原大地的千家万户。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及大地方便了广大客户对现代金融生活的需求,提高了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全省的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普惠金融发力乡风文明抓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地区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省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甘肃农信一是广泛开展整村评级授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讲诚信、树新风、除陋习宣传活动,树立农户良好的信用意识。大力开展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遵守信用,确保农信社信贷资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不断更新完善信用评级数据的征集、评估、发布与服务,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市场管理、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库,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开展农户普惠金融宣传工作、建立信贷回访机制,以此确保农户及时掌握授信信息,并以农村群众活动中心或文化交流中心为阵地,以进村入户办理业务、现场宣传、文艺演出等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金融知识,引导农户树立诚实守信意识,营造质朴文明的乡村风貌。
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宣传不到位。无论是提供普惠金融的农信社还是广大信贷需求者,普遍对普惠金融的认识都存在偏差,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看作是短期的精准扶贫,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造成普惠信贷资金的损失。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是农村,农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普惠金融了解不够全面,只看短期的金融获得性而忽略自身的负债承受能力,使得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修复困难重重。一些不法分子假借普惠金融消费者的名义,实施套取信贷资金的违法行为,产生一些不良社会影响,制约了普惠金融发展。
普惠金融的科技支撑有待提升。实施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需要互联网、区块链和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支撑。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农信社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投入成本高、效益低,投入产出矛盾突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
甘肃省农信社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全面普及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着力提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优化和完善农户信用评级和信用村(镇)创评机制,巩固“走千家、访万户”活动成果,持续推进整村授信和信用村创建。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培育和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优质农户发展壮大。加强信贷产品创新,完善担保抵押方式,探索建立“小额+大额+特色产品”的农户信贷产品体系,加大线上线下融合放贷力度,以数据化、网络化、综合化来提升信贷服务质效,努力做到农户贷款应贷尽贷,从根本上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持续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中小微企业和特色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全面支持六大特色产业和十大生态产业,实质上就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要抢抓乡村产业振兴机遇,聚焦省、市、县三级农业龙头企业,创新信贷金融产品,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三农”信贷增长新动能。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焦具有稳定收入的重点客户群体,以“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为目标,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在大众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热点领域挖掘市场。
加快新一代科技信息工程建设。在保证现有系统安全、稳健运行的同时,聚焦新一代信息工程“9+1”项目群,按照已经确定的项目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节点,加快推动新一代科技信息项目建设落地,以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提高管理决策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差异化定价能力、客户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聚焦场景化建设,持续深耕密织服务网,加快推进“飞天e生活”,整合金融要素资源,做强掌上银行,优化产品功能,丰富线上渠道产品,提高移动金融产品的渗透率和覆盖率。进一步树立大零售思维,加强部门融合协同,强化产品联动营销,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的金融生态圈,积极拓展获客渠道,绑定客户、激活用户,提高客户服务渗透力。客户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控意识是构成金融振兴乡村的基本要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做好普惠金融知识普及和新型业务推广,必须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深入开展贫困地区金融知识教育培训,让广大客户熟悉金融工具使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为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编辑:本站
点赞: +1 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