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轻阅读  /  故事  /  详情
那些年 那些事 ——回顾我在香港的那五年
作者:杜强 发布时间:2022-08-01 阅读:1千+次

2022年5月8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香港,第六届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如期顺利举行,李家超先生作为唯一候选人以1416票的高票,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这是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最重要、最有意义、事关香港未来的一件大事!


此时此刻,回顾我在香港工作、学习、生活的5年,经历了香港回归20周年的繁荣昌盛及后来发生的“反修例”风波以来,暴力活动持续升级,给香港社会稳定和市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害,以及新冠疫情对香港的影响,深深感到香港需要在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领导下,依法施政,以香港利益为依归,实现良政善治,开创香港新篇章。


我在中银集团保险工作的日日夜夜

我是2014年通过中国银保监会高管人员外派考试和参加港澳办派驻香港/澳门工作人员培训后,于2015年初来到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担任副执行总裁职务的。


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保险”)的前身是集团17家在港澳机构于1992年收购的香港一家小型保险公司——步飞保险公司,并于当年7月份改名为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集团保险成立后充分利用香港中银集团的网络优势,紧密依靠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在1995年集团保险的毛保费收入就超过了10亿港元;在1998年2月独资成立了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人寿”),集团保险在香港具有了财险和寿险两块牌照。2000年8月,集团人寿就取得了ISO9001品质管理体系证书。为了拓展内地业务,2001年11月在深圳设立分公司。中国银行上市后,2005年1月集团保险深圳分公司升格为总行全资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中银香港上市后,2006年集团人寿成为中银香港的子公司,占51%股权,集团保险占49%。2006年4月,集团保险入股澳门联丰亨财险和寿险,为中国银行集团保险板块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中国银行集团在北京有中银保险,在香港有集团保险(总行全资附属机构)、集团人寿(中银香港51%股权,集团保险49%股权),在澳门有澳门联丰亨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集团保险分别持有32%股权和27.5%股权)。


集团保险在香港有4家分公司,即九龙分公司、九龙湾分公司、筲箕湾分公司和新界分公司,主要配合中银香港网点和保险业务;另外还有1家附属公司,即堡宜投资有限公司,亦即联合医务中心,主要为中银员工提供医疗服务。集团保险从2007年开始,连续10年被标准普尔评为A-级,充分说明标准普尔对于公司的财务实力和市场地位的肯定。到2014年末,集团保险实现税后利润0.9亿多港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0%,实现毛保费收入19亿多港元,同比增长10%左右,业务量一直稳居香港一般保险市场前五与中资保险公司第二位。


记得我在中国银保监会面试时,考官问我的第二题就是:“你做了35年的银行专业,为什么要去保险公司?”我的回答是:“我愿意做有挑战性的工作,越是没做过的越应该有勇气去尝试。”考官满意地笑了。我来到集团保险后,时任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的曾小平找我谈话时说:“你现在根据工作需要分管办公室、财管部、信科部、总务部和联合医务中心,并协助总裁分管审计部。”曾董事长鼓励我:“发挥你的优势,结合香港及集团保险的特点,带领分管部门的同事大胆去干,在干中学,边学边干。”我耳边响起了李早航副行长临行时的叮嘱:“到了香港,尊重香港的习惯做法,与香港同胞团结起来,一起干。”在我分管后线业务的3年时间里,主要干成了4件有意义的事。


一是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提高集团保险的战斗力。首先我和办公室的同事于2015年、2016年先后举办了两期保险论坛,邀请了内地高等院校知名教授、香港保监会的领导、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和香港保险行业的专家、学者,就“保险业的现状与未来”“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监管的区别”“财险与寿险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演讲和讨论。当地媒体、主要报纸、新闻机构等都进行了报道和宣传。其次,我和办公室、总务部的同事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在香港-深圳跨境巴士的座椅靠背上印制了“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的宣传标语,在跑马地-坚尼地铁的铛铛车上印制了公司的宣传文案,在铜锣湾中银香港办公地的写字楼上挂上了公司“立足香港、走进亚洲、面向世界”的战略标语。在总行办公室副主任赵佩瑛的帮助下,在中银香港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在我司办公所在地中环永安大厦的显著位置播出了有我司介绍的LED广告。一系列的宣传和广告,扩大了集团保险在香港的影响,也鼓励了我司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战斗激情。


二是凭借集团保险庞大的销售网络,雄厚的专业实力,稳健的财政状况,不断发展壮大。我在集团保险工作的5年中,在曾小平董事长和吴士强董事长、卓成文执行总裁的带领下,不断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和业务流程,严格控制风险,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银保合作、保保联动,使公司业务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和财管部的同事想方设法支持业务部门发展业务,向总行及时汇报,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与中银香港、中银卡司相关领导随时沟通,得到理解和支持。这几年公司经营业绩不断进步,截至2016年,公司实现税后利润1.23亿港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0%,实现毛保费收入23亿港元,同比增长11%。从保险保费收入结构看,一般法律责任险占比为33%,为公司占比最大的业务品种,车险及劳工险占比为46.1%。集团保险管理层一直坚持“调整结构”,“清水冲沙子”压低车劳险占比。我和财管部的同事每个季末、半年末、年终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回顾自己加入中国银行,无论是在总行、(子)分行还是在保险公司,有35个年终日都是在银行公司度过的。


三是带领信科部的同事,遵照公司提出的“科技办保险”的战略,提升保险科技水平。我带领同事先后考察了在港的“中国太平”“中国人寿”和“中银集团人寿”等公司,听取了“中科软”等数家科技公司的介绍,多次向总行信息科技部、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积极争取总行的资源支持。集团保险先后成立了工作小组、技术小组、业务小组、保障小组等,对公司在用的20多年的POLIST400-MDS旧系统提出了改造报告。经过多次立项、启动、采购环境准备、差异分析等阶段的工作准备,最后从集团要求、市场口碑、服务质量、价格分析等综合评判,并报总行批准,于2018年启动集团保险核心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由于各方面原因加上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新一代核心系统(原计划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终于在2021年4月7日成功投产,技术平台和业务系统达到香港保险同业的领先水平。


四是想方设法在寸土寸金之地找空间、抢时间。随着集团保险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我司业务领域除香港本地外扩展至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的员工数量由280多人发展至今350多人,办公地点、环境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我和总务部的同事先后拜访了中银香港和香港中介公司,寻求解决用较少的资金解决较多工位的办法。中银香港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曾经提出过我司部分部门迁到中银大厦(旧址),或者用置换方式迁到中银旺角商业中心等地,但考虑到集团保险的整体工作流程,都难以实现。在困难面前,我们开拓思路,积极地想办法。我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会同总务部、联合医务中心、资讯科技部、承保部、分公司的同事研究解决办法,大家集思广益,顾全大局,统一思想,最后在中环永安大厦公司本部和励精中心(联合医务中心)上打主意,安工位。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在联合医务中心增设13个工位,2018年再增设6个工位,同步设立了客服中心,新增面积约500平米;2018年在永安集团大厦公司本部八层、九层,先后增加28个工位,新增面积约260平米,这样一年可节省租金132万港币。


由于工作调整,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分管市场部门、4家公司和投资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保险产品的多变,我和市场部门的同事在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领导下 “激发活力、敏捷反应、重点突破”。通过银保联动、保保合作,努力开拓香港和东南亚、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在银保联动中,集团保险紧紧依靠中银香港及其在东南亚的分行共同拓展合作项目。2018年4月,集团保险联手国际大型保险经纪公司,在万象分行的大力支持下,中标老挝世贸中心(WTC)财产全险和公众责任险项目。我带领经拓部、再保险部的同事一起实地考察、评估。该项目的首次投保金额为2.8亿美元,至2022年已3次成功续保,集团保险累计实现毛保费收入近360万港元。该项目投保方并非万象分行的授信部,但凭借客户对万象分行结算业务的服务质量和对我司高度负责任的信赖,最终使集团保险中标并持续成功续保。这次合作成功凸显了中银集团协作的优势和效能,也开辟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承接海外保险业务操作的模板。同时,对银保联动共享双赢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


在保保合作中,集团保险紧紧依靠中银集团板块中的保险公司优势共同开展业务。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为配合港珠澳大桥的开通,集团保险联手中银保险(广东分公司)和澳门联中亨保险,为合格使用者提供或协办粤港澳三地的法定汽车保险。这时我们遇到的难题有:一是三地车辆三个交通法规;二是三地保险三个监管体制;三是三地保险三种货币。如何才能做好港珠澳大桥车险业务?面对这些困难,首先集团保险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是一座同心桥,是一座自信桥,是一座复兴桥,是一座对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成为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民心桥”。之后我带领相关团队多次赴中行广东省分行、中银保险广东分公司商谈;澳门联丰亨保险公司的领导也带队来香港,大家一起座谈沟通,提出问题;又多次与各自的监管机构、央行等汇报反映,最终先难后易,推出了可行的保险产品和方案。截至2022年2月,共叙做澳门车险1631笔,内地车险2134笔,香港车险878笔。2019年,集团保险联合中银香港及其子公司中银集团人寿保险在香港推出了可享税务机构扣减的“中银标准自愿医保计划认可产品”及“中银人寿延期年金(固定年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及退休保障方案。集团保险承保的“中银标准自愿医保计划认可产品”,除可申请税务扣减外,还可以保证续保至100岁,即复保人的保单生效后,不会因受保人的健康状况或索陪记录而不能续保,得到广大香港市民的认可,香港各主要媒体给予了积极的报道。2020年9月,集团保险又推出了“湾区车险报价易”系统,客户可通过该系统在官网上自主提交报价信息,通过数据直接高效快速获得报价。该产品优化了报价流程,深受客户欢迎。

我和香港同胞的感情

我在集团保险工作的5年,一直担任康委会主席一职。一是我认为康委会主席是连接公司管理层与员工,是连接外派员工与香港本地员工,是连接年轻员工与长者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公司康委会是与在港中资机构,特别是中企协,是与中银香港(包括在港其他中银机构),是与香港各保险同业沟通互动的重要渠道。


集团保险公司积极参加每年初的香港“百万行”活动,积极参加中企协每两年一次的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积极参加香港保险界保龄球比赛,并且多次囊括全部冠军,在香港保险界是一支不败的队伍;积极参加中企协、中银香港各类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集团保险与各兄弟单位,与各同业加强了了解、互动和学习。每当我代表集团保险领奖或参赛或参与时,感到我和同事,特别是香港同胞如同兄弟姐妹一样。平时我积极参与集团保险康委会的各项活动,通过平时,特别是公司周末组织的活动,与同事们一起畅所欲言,谈生活、谈家庭、谈思想、谈工作,拉近了人与人、同事与同事、领导与同事、组织与个人、公司与个人的关系。曾小平董事长、吴士强董事长曾一起多次参加“百万行”活动和公司的行山活动,很多同事说,在公司,在办公室见不到董事长,在这里可以谈家常、谈困难,拉近了领导与员工的距离。集团保险多次组织“启航计划”活动,我每次参加都有很大的收获,从这里可以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如何发展、如何创新,可以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公司应该如何引导、如何培养他们。在集团保险的5年,我在行山组的带领下,几乎走遍了港岛径、卫奕径,接触了很多内地去香港的年轻人、香港本地的员工和外派员工及他们的家属,每次活动除了爬山,锻炼身体,欣赏香港的山水美景外,更多的是从员工、从他们的家属身上学到对生活、对未来、对香港、对祖国的认识和信心。特别是我在香港要荣休的时候,同事们依依不舍,纷纷留影、留纪念册,每一张照片、每一张名片、每一张纪念卡、每一行字、每一句话、每一条短信、每一条微信都令我终身难忘!香港同胞、香港同事——我爱你们!




编辑:张影

点赞: +1 0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