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源头营销。研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经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与农业农村局商讨合作事宜,争取到政府顶层支持。协议签订后,在省联社、邯郸审计中心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召开专项会议8次,参与讨论5次,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攻克铺线、布网、硬件调试等工作,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全面成功建设三资平台硬件部分。
党建引领,专班发力。为进一步打造“党旗在基层村委飘扬”的氛围,该行党委分包七个小组,形成专班督导各网点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账户开立落实情况。各网点主动与当地村两委对接,为前来办理“三资”账户开户的村级法人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目前全县17个乡镇308个行政村的村集体基本账户全部开立成功,沉淀资金近2亿元。
为适应辖内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小、频、急”的特点,该行不断优化改进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
优化限时工作日制度。从贷款申请受理、调查、审查、审议等环节明确用时,节省客户业务办理时间;定期集中审批贷款,每周二、四固定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集中审议,确保了审贷效率。
创新小微、涉农特色信贷产品。紧紧围绕省联社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深入走访、择优支持,大力拓展支农支小业务。目前已经与国家级农民合作社——青阳山农产品合作社合作,创新推出“合作社+村委+社员+银行”四维一体的合作新模式,同时开发了“椒香贷”“柴胡贷”等乡村振兴特色信贷产品,实现了银行与新型农业主体的双赢双促局面。
突出小贷建设,强化营销。强化小贷中心建设,根据人员分工,由17名小贷客户经理包联17个乡镇,与基层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形成包联小组,每月两次定期到乡镇政府、村委和农户中走访,深入了解乡镇的主导产业、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一揽子金融产品,增强了客群黏性,提升了社会形象。
筹备太行红河谷乡村振兴示范区。太行红河谷文旅经济示范带,旅游产业兴旺、水产资源丰富、谷物种植面积广、生态资源极佳,该行把脉乡村振兴发力点,积极与当地农业农村局、属地乡镇对接,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专员”的特点,现场办公、挎包服务,拟开发水产贷、红色文旅贷、休闲贷等一系列乡村振兴特色信贷产品,筹建太行红河谷乡村振兴示范区,将农商银行的热忱服务,贯穿于红色文化、休闲文旅、特色种养殖业中,主动与辖区内新型农业主体建立走访卡机制,真正使新“双基”共建提质增量扩面。截至目前,已走访辖内农户120余户,建立走访卡100余份,签订部分合作意向书。
建立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对接长效机制。注重日常与涉县县委、政府及乡村振兴办主要领导沟通对接,实现了政银“共同参与,联合推进,衔接配合”的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截至目前,该行与涉县党委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就“双基”共建及其他金融服务召开座谈会20余次,沟通汇报100余次,平均每月与当地政府沟通汇报两次左右。
该行充分结合涉县地域分布和交通布局精心筛选建设了8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确保每个“综合体”能至少覆盖9个村落以上,并且店面设计、店内布局、功能分区进行了精心布置,力争呈现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其中专题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小镇“井店-西坡村”,辐射周围14个村落,有效地提高了“综合体”的覆盖面和实际效能。
自“综合体”建立以来,涉县农商银行定期每周组织网点人员携带“e挎包”到“综合体”驻点;或深入到农户家中,面对面为客户办理发卡、换卡、激活、签约、转账、小额信贷、乡村振兴卡服务等30余项非现金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办理助农存取款交易8623笔;账户余额查询交易4155笔;扫码收银服务551笔,金额17877元;接受小额信贷服务咨询255人次;代理缴纳手机费251人次;销售农特产品21267元;开展“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远离非法集资”主题宣传教育15次,真正为广大农民朋友送上贴切的上门服务。
编辑:张影
点赞: +1 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