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文化参讯-湖北(孙子璇)今年以来,石首农商银行始终坚守定位,紧紧围绕省联社党委提出的“三个破冰”“五个统筹”提质增效发展主题,聚焦石首实体经济发展,以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线,切实发挥农商银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主导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用好“金融活水”,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紧扣省市行党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六增六访”活动,全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品质卓越、效率高超、专业精湛的金融服务,组织全体干部员工走园区进企业,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全面满足纳税主体、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资金需求。截至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01.67亿元,当年净增贷款投放10亿元。
二是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加大对工业企业对接,重点支持绣林玉液、永佳防水等全部规模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新增信贷投放近3亿元;紧跟市委市政府“大招商、招大商”战略部署,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及其产业链,支持新增招商引资及其产业链企业10家,授信超2亿元,全面满足工业企业和招商项目资金需求。
三是全面支持小微经济。深入开展创业贴息专项营销活动,主动对接市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8月末,累计发放普惠贷款32.08亿元,大力支持创业就业群体。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工作部署,创新涉农主体融资担保方式,推出以“助农贷”为基础的“批量审批”模式,组织120余名金融村官对全辖三农主体开展摸排,运用“助农贷”“楚农贷”等业务产品,累计发放救灾贷款1.9亿元,有效解决受灾主体融资需求。
立足支农支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践行“金融为民”。深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创建,形成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一区五示范”工作举措25条,将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派驻、整村授信、301模式推广、金融支持特色产业等5个示范规范统一,以点带面,以马家垸示范村为样本在全辖复制推广,全面打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13个,构建“一镇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打造“农商特色”。充分结合各乡镇农村产业发展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加大农村产业振兴支持力度。通过创新“流转贷”释放土地经营权价值,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作为质押增信,为大垸镇大公湖村从事火龙果种植的山水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300万元;在马家垸村创新示范区,根据阳光玫瑰种植特点创新“葡萄优辅贷”,采用“基地+合作社+村两委+农商行”的批量授信模式,累计为该村48户葡萄种植户发放贷款1130万元。
三是做好“有效衔接”。加大对6723户脱贫户、边缘返贫户的跟踪支持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户做到应贷尽贷,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8月末,累计为脱贫户发放贷款4.28亿元。
优化服务供给,全力支持金融惠民
一是构建普惠金融新环境。着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智慧银行,配备爱心专座、老花镜、大屏写字板、免费wifi等设施,实现营业网点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各网点以现场互动、发放宣传折页、开展“全融知识大讲堂”活动,向客户介绍反假货币、存款保险、反诈拒赌等金融知识,多措并举提升客户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度和获得感。
二是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大力推广“301”模式和智慧微贷,线上线下服务相比同业,贷款审批额度更大、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更能适应市场需求。针对各类客群出台《六访六增实施方案》《外出务工返乡客户服务方案》等,不断下沉服务以及微贷灵活的用信还贷办法,广受新老客户追捧和好评。
三是提供普惠金融新服务。注重服务标准化管理,建立精细化服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服务标准“七步曲”和“五声”服务,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依托线上平台,为不能到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务,将手机银行、社保卡、扫码商户等多种业务送“货”上门。
强化精细管理,全力推进提质增效
一是转变观念,确保上下一心同心同力。深刻认识提质增效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牢固树立“提质增效”第一理念,以“质的有效提升”为导向,围绕“付息率”“收息率”这一主线,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各项业务质的有效提升;以“量的合理增长”为导向,分析任务、研究市场、研究同业,细化措施,分解任务,确保如期实现量的增长目标。
二是强基固本,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服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抢抓“六访六增”有利时机,全面推行“131”存量营销办法,台账到户、包户到人、清单式维护。紧抓基础客群分层维护,坚持做小做散,走访回访小微实体、新市民等群体,扎实开展专项激励行动,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
三是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助力降本增效。从优化存贷结构入手,在服务本源、全量客户、风险压降上出实招、求实效。通过实施“清收重点大户不良贷款”和“表外不良贷款悬赏清收”两个方案,“一户一策”加大包户清收、点据清收、悬赏清收力度。
编辑:代碧长
审核:玉丹
点赞: +1 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