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部审计“三结合” 有效防控农商银行金融风险
作者:孙宗伟
发布时间:2021-04-05
阅读:675次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要坚持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相结合,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做好审计工作,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偏重于事后审计,而对事前审计普遍重视不够。事前审计主要对战略规划、经营目标、风险防控、财务预算等进行审计。战略是农商行未来发展的方向,战略定位精准、保持战略定力是农商行能否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关键。内部审计部门年初要对战略规划进行专项审计,客观分析战略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覆盖风险、是否适合自身发展、是否有利于长远目标的实现,并对战略规划提出相关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和顶层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要积极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防控环节前移,掌握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实施靶向治疗,开展事前风险专项审计,向业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发送风险提示书,要求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风险漏洞,从源头上防范风险隐患发生。
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两种审计方式各有利弊,现场审计的缺点是受审计时间、审计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审计对象的覆盖面会受到一定限制;而非现场审计由于部分数据来源于科技系统,准确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采取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两种方式,但经常将两种方式割裂运用,未能做到二者的综合运用,从而导致审计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实际工作中两种审计方式应综合运用,相互补充。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要将非现场审计发现的疑点数据运用到现场审计工作中,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来判断、验证疑点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用现场审计获得的信息资料和审计事实来判断、定性问题;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要将现场审计发现的问题引入非现场审计,运用问题导向思维,针对问题建立相应的审计系统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拓展和外延,用审计系统模型发现更多的同类型问题,从而解决现场审计覆盖范围受限的问题。
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相结合
在审计发现问题后的整改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偏重于督导被审计单位针对的问题进行整改,忽略了审计成果的运用,既没有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相结合,也没能深层次挖掘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对此,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举一反三,认真排查,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督导业务部门将审计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内控合规管理,明确防控重点环节,监督临柜人员执行制度、规范操作、防控风险。同时,业务部门也要及时梳理、制订、修订、完善内控制度和管理办法,开展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加大违规人员处罚力度,切实加强运营、信贷管理,堵塞风险漏洞,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