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详情
新时代的“螺丝钉”
作者:本刊记者 发布时间:2021-01-05 阅读:877次

在全国金融系统,有诸多踏踏实实,一干就是几十年,默默无闻奉献着青春的员工,他们自觉地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去,他们服从整体,服从组织,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将做好本职工作视作光荣而神圣的事情。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深深的、牢牢地钉在所在岗位的每一个关口,为了金融事业的发展奉献着自己能够奉献的一切。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行业才有了今天日新月异的变化……




老农信的流金岁月

——记河北邢州农商银行城计头支行信贷经理石书宏

文/牧 人  张风海

车辆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疾驶,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我们便从邢台市区到达了此次采访的目的地,坐落在大山里半山上的一座小院,邢州农商银行城计头支行。从院门处抬眼望去,整个小院呈口字型分布。院门的最里面是一栋二层小楼,一楼作为营业网点、信贷部和食堂所在,二楼则是会议室和职工宿舍。小楼的左侧是一排由平房构成的库房,右侧则是和乡政府相隔的一堵围墙。特别具有年代感的八十年代的那种室外公厕,则不声不响地隐身在院门左侧的角落中,和库房成了邻居。不待我们下车,支行的杨晓彬行长和此次我们要采访的对象,一位半百之年的老大哥便热情地迎了上来,将我们请到了二楼的会议室。老大哥名叫石书宏,从事农信工作已有33年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老农信。在与这位老大哥的深入交谈中,我仿佛也置身于他的那段流金岁月里。


走进信用社

老大哥的父亲在五几年的时候就是城计头信用社的老会计,后调去白岸信用社当主任。那个时候的老大哥还是个懵懂的孩子,只记得父亲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总是乐呵呵的,虽然每个月只拿二三十块的工资。转眼间,当年的老大哥已经初中毕业了,是继续读书还是就此择业?对此,父母亲专门找他谈了话。经过再三考虑,老大哥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家里的兄弟姐妹又多,还是上班吧,怎么也能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不是。于是,他按照父亲的意思先是在家做了两年的农活儿。1987年2月14日那天,老大哥成为了白岸信用社的一名临时工,任出纳员,月工资45块钱。那一年他18岁,正式成为了父亲手下的“兵”。这一干就是5年,直到老父亲退休后,才享受到了接班转正的待遇。

那个时候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家住城计头,工作在白岸,老大哥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穿过20多公里的弯弯的、起伏不定的山间土路,再涉水去单 位(去白岸乡要渡河)。三伏天的时候人晒得黑黑的,寒冬则要顶风冒雪骑行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要是赶上夏季汛期的时候,就得自备干粮住在信用社。白岸信用社,石板房围成的一个小院,只有区区10间屋子,除了办公、档案室和食堂,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屋子,每一间都要满满地“塞”上两个人的生活用品。屋子里,土坯垒砌的墙面上刷着薄薄的一层白灰,抬眼望去,红石板下铺就的木制“檩条”和苇草和泥制成的“天花板”则是构成了屋子的房顶。地处山西交界处夏天还好,但严寒难耐,每到冬天只能烧煤泥取暖。再加上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的落后,作为出纳员,收账只能赶在中午的时候去村里找人,挨家挨户的进门……即使如此勤奋,在老父亲任职的那几年,开会的时候第一个挨批评的绝对是他,不管有错没错。


走进信贷岗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钟的指针指向了1994年,老大哥25岁啦,已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拥有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出纳员、并账监督员、记账员,无论哪个岗位的工作,他都信手拈来。也许,以后的工作就这样干下去吧,当年的老大哥并没有多想。直到有一天,时任白岸信用社的主任找到了他,一句年轻人应该有所开拓的话,让他成了信贷员。虽说是社领导的安排,但这也是老大哥自己的心愿。因为当时的信贷工作还没有电脑操作,贷款收息都是挨家挨户的亲自去收,做信贷员,一方面可以让他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电,另一方面也能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初入信贷岗位,“老人们”就教导老大哥要遵规守纪,不仅要学会,更要入脑入心。所以,老大哥当年的感觉就是信贷工作很是严肃的,充满了挑战。随着一步步开始正式做手续、出去收息、与群众打交道,他也开始觉得信贷工作充满了人情味儿,拉近了自己与老百姓之间的联系,看到贷款户能经营的好,自己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做好信贷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老大哥遇到困难时不喜欢直接去问“老人们”,因为他觉得人要有自己的诀窍,不能一味地依赖他人,他喜欢自己琢磨,研究信贷方面的法律、制度,分析造成贷款困难的原因,一一列举后再把想到的解决方法写在问题后面,然后再去尝试。尝试过程中难免会有碰壁,会受委屈,会有不被理解。但他清楚的知道,找人诉说也无济于事,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来办,等自己冷静下来总结失误的原因后,投入到下一次的尝试中。屡战屡败的案例也不是没有,不良贷款的清收就是最大的难题,虽说总是空手而归,但依旧保持着一定会成功的信心。

时间的指针再度晃了晃,26年过去了。26年间,老大哥从初入信用社的“大头兵”成长为白岸农信社的副主任,从事信贷工作15年。平级调动到路罗农信社(现路罗支行)后,这个工作一干又是11年。这么多年,他始终坚持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能上门服务就上门服务,尽最大的努力让客户少跑路、为客户办实事儿。在路罗支行期间,每到板栗收购季节,路罗镇的板栗收购户郭晓杰、冯贵增、王秀菊就会为收购资金发愁,他们认为农信社的贷款手续太繁琐,对此,老大哥就耐心解释、上门服务,一户一户地上门让担保人签字,最终,打消了客户心中的顾虑,并每次都按时将板栗收购资金发放到客户手中。对此,他说:“不是我自己非要去严格执行信贷操作流程的,而是见了太多问题都是出在手续啊、操作啊这些个流程中,你不严格执行你就是在害自己,更是对单位、对家人的不负责任。”正是这份责任心让他这么多年始终坚守信贷红线不放松,在路罗支行工作的11年期间,他经手的隐性不良贷款无反弹,余额为零。


走进城计头

2020年8月,为了响应邢州农商银行程春喜董事长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大力发放小额贷款,避免大户不良贷款的形成的信贷方针,老大哥应领导要求,二话不说,离开工作了11年的路罗支行,放弃了路罗支行副行长的职务,专心在城计头做起了信贷经理。他充分运用在白岸支行、路罗支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协助杨晓彬行长快速开展信贷工作(城计头支行的两位信贷员由于2016年和2018年突然相继离世,导致信贷工作没有有效衔接)。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省联社开展三竞两聘工作的时期,按照他的条件完全够格,问及他为何不争取一下时,他却以一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了事。

刚到城计头支行没多久,城计头乡花木村的胡贵书、胡老三就找上门来申请借款50万元。在了解到担保人分散难以统一集中到支行办理照相、签字等事宜之后,半百之年的老大哥立即以上门服务的方式,在两天之内顺利让所有担保人以及家属签字完毕,不仅解除了客户的后顾之忧,树立了城计头支行的形象,拉近了支行与客户间的距离。

就在我们的采访即将结束之际,正好碰上一位种植香菇的农户前来申请贷款用于购买菌种。于是,我们跟随着老大哥的脚步,来到了农户的大棚所在。根据信贷支持政策和要求,老大哥对大棚的占地面积,现有的种植条件等相关要素进行了现场核实。不懂业务的我问道:“这就可以了吗?”老大哥笑着对我说:“这是最基本的核实,最后还要看个人征信才能确认贷款是否发放呢。”

从大棚回到支行后,我问及老大哥,扎根在山区一辈子了,青春都奉献给了农信,岁数也不小了,这么干图什么呀?他说:“年轻的时候没有多想,父亲让干啥就干啥,单位让干啥就干啥。但随着对信贷工作地不断深入学习,我图的越来越多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客户的需要了。而且,我还有10年的路要走呢。现在信息化了,好多东西和原来都不一样了,你只要学就永远觉得自己还年轻呢。现在单位都是小年轻,越是交流越觉得学习的动力更足,你不能落后于时代啊,要不你就会被淘汰。再说,习惯了!一个人出去跑了二十多年,一个本子一支笔,一个挎包一双腿,这不就是传承么!不就是同理心么!不就是鱼水情么!而且,咱还是党员,哪有这么多为什么,本职工作而已,干就对了!”











编辑:本站

点赞: +1 1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