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巩克良一家
位于平遥农商银行不远处的一栋很具年代感的宿舍楼里,是我们这次要采访的主人公,祖孙三代迄今为止用了59年的时间坚守在农信工作岗位上的巩克良一家所居住的地方。尚未进门,早已等候多时的两位巩家叔叔和巩家妹妹便亲热地同我打着招呼。走到门口的那一刻,探眼望去,我惊讶地看到,等候我们到来的还有客厅里早早就坐在轮椅上的巩家爷爷,于是,我忙不迭地赶紧和巩爷爷打起了招呼。待众人在客厅中落座后,我们便在事先通过材料、他人口述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多年来奋斗在农信一线的巩家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1938年出生的巩爷爷全名巩克良,1958年,在他20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梅槐头乡政府的一名通讯员,并光荣地入了党,负责乡里的宣传工作。能够做通讯工作,这让喜欢写作的巩爷爷很高兴。据巩爷爷的大儿子回忆,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当时乡属的东赵村水库安装了一个能抽水的水泵机供村民们灌溉,第一次见到水泵机威力的巩 爷爷很是惊讶,以《立水蹦崖》为题把这个场景描述的非常好。不仅如此,工作期间,他还曾为了不耽误稿件的刊登,连夜跑了5个多小时到城里的报社送稿。
由于他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1962年,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南依涧信用社组建的时候,巩爷爷就成为了信用社的主任,负责整个信用社的运转工作。刚成立的信用社加上巩爷爷也只有三四个人,再加上那个年代,条件的艰苦自然不用说。别说整个工作流程要全部熟练,做饭、打扫卫生的活计更是要亲力亲为。对此,巩爷爷总是多干,抢着干。他将信用社当成了自己的家,在日常管理中,很注重节约每一张纸、每一个大头针,舍不得浪费一分钱;在开展工作上,他经常是背着背包步行下乡为村民们办实事、办真事。可以说,历经八个春秋,南依涧信用社除了成立之初的房子是现成的,其他的都是巩爷爷带着大伙儿一点一点经营起来的。对此,农行山西省分行(当时信用社还没从农行分离出来)授予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安排他在全省农行系统内就如何管理好信用社,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等内容进行巡回演讲。
哪里有需要,巩爷爷就到哪里去。1970年,巩爷爷被调到了朱坑信用社,开始了新的征程。信用社的工作自不用说,巩爷爷一直都做得很好,但上世纪70年代,巩爷爷还有一份工作要做,那就是在组织的安排下兼任水磨头村和赵壁村两个村的村支部书记。不仅没有额外的工资,还因为巩爷爷这个空降兵的到来触动了村干部们的一些情绪。但最终,巩爷爷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了村干部们。上任初始,村里的老百姓是吃不饱饭的。为了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巩爷爷抓生产、重发展,从捋顺村干部间的关系入手,先行先试,凡事想在前,干在前,以实际行动将大家拧成一股绳,不断带领全村增加粮食的产出。当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后,巩爷爷就功成身退,将管理权限全部交还给了村干部。
在大儿子的记忆里,35年的时间里,父亲总是在值班,尤其是春节,最少有二十几个春节是在信用社度过的;一年的时间里,父亲大半年都是在值班。家里的五六口人都是母亲一个人在照顾,直到1997年父亲在东泉信用社退休为止。
巩家大叔名为巩建忠,是巩爷爷的大儿子。19岁的他高中毕业后先是成为了东区机械厂的一名技术人员,但因受父亲影响太深,从小就和农信打交道的他在做了两年的技术人员后,于1983年成功通过了当时农行的第一批招聘考试,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巩家的第二代农信人。毕竟,这么多年来父亲对农信工作的深爱深深地影响了他。“父亲靠着农信社的工资可是养活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大家子人呢,再没有比农信社更让自己心动的工作单位了。”巩建忠说。
初入梁坡底信用社,出纳工作是必须经历的,也是信用社员工必练的基本功,巩家大叔干劲儿十足,一干就是六年。期间,他还作为技术能手代表当时的平遥农信社参加过在市里、省里举办的多次技能比武,获得过点钞单指单张全县第一等多项好成绩。由于表现优秀(连续11年荣获省先进个人称号),他用了14年的时间,一步步从一个普通的出纳成长为平遥农信社业务股的内勤人员,办公室(现在的综合办公室)的副主任、主任,平遥农信社的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并兼任工会主席。
按理说,如此优秀的巩家大叔,前行路上应该是一帆风顺的,但他说人生在世,不可能所有好事都会找上自己,自己也曾因某些事情的影响而受过委屈,但他也说“作为党员,受点委屈算什么,既然是党员,就必须要有这样的认知和胸怀”。
虽说委屈是有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巩家大叔对农信工作的热爱,1997年到2010年期间,在他的带领下,平遥农信社每年都能收回将近3000万元的不良贷款。而收回不良贷款的背后,都是巩家大叔每周下乡督导自费加油开车的背影。直到成为纪检监察室主任的那一刻,也成为他工作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时光。
在2010年左右,县联社成立了纪检监察室,决定由巩家大叔主抓维稳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巩家大叔从零开始捋清思路,对存在的案件隐患开始一一进行走访,深入了解情况。记得当时有一个事件非常复杂,不仅利益诉求层出不穷,还存在矛盾叠加的情况。巩家大叔迎难而上,经过精心调查,与当事人不断地沟通确认情况,认真分析核心问题,抓住矛盾的关键点想办法。自然,在这过程中难免遇到情绪激动、极端的情况,于是,他通过讲政策、谈心等方式,安抚好当事人的情绪,记录好当事人诉求,以集体利益为重,加班加点,拟定解决方案。最终合理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2014年的时候,系统内的上访案件数量为零,当年,巩家大叔也被山西省联社评为维稳先进个人。
作为巩爷爷的二儿子,现年53岁的巩家二叔巩建国在经过1992年的地区统考后,于1993年入职平遥农信社。他做过柜员、出纳、信贷,亲历了农信社的办公条件由手工、算盘向电脑、科技转变的整个过程。如今,虽说办公条件好了,但留在他内心深处的依旧是2010年4月开始组建孟山信用社的那段日子。
为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响应政府和人民银行号召,2010年4月,平遥县联社派巩家二叔到距县城46公里远的孟山乡开展孟山信用社的筹建工作。而孟山,地处县境东南部大山深处,面积约39.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极少,常住人口仅有1200、不仅中老年人口居多,更是平遥县的贫困乡,全乡12个行政村,以养殖、林、牧业为生。在孟山信用社营业之前,村民们领取政府补助、存钱都需要走很远的路到山脚下的东泉信用社或接壤的祁县信用社办理业务。
为了快速解决村民们存取款路途遥远的问题,4月初,巩家二叔正式开始筹建信用社的工作,租赁办公场地、疏通人脉关系、装修服务场所、组建人员队伍。为了尽快使孟山信用社步入正轨,他是一趟接一趟地跑乡政府、村委、县联社沟通筹建细节,克服了高原山路路途较远,海拔1000多米的种种困难。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孟山信用社终于在2010年5月底正式建成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名操作员,2名出纳,加上巩家二叔在内的4个人的小集体终于重续了孟山乡的金融服务。
开始营业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广而周知,让村邻们知道去哪里办理业务。于是,除了每天的广播之外,这个小集体的重点工作就是挨家挨户的走访、宣传,了解乡情民情,摸底客户需求,宣传各项业务,清收不良贷款。逐渐地,退伍军人的定期补助、贫困户的贫困金及退耕还林等20多项涉农补助都转到了孟山信用社发放,村民们也经常来网点咨询和办理业务,这使得巩家二叔倍感欣慰。通过集体的努力,截至2010年底的那个时间节点,成立仅有八个月的孟山信用社就通过几十、几百、几千的积累,使得存款总额达到200多万,清收不良贷款本金10000多元,清收利息1000多元,孟山信用社的各项业务也就此走上了正轨。
回顾这次筹建工作,巩家二叔感受最深的一个是生活上的艰苦,一个是存款、清收不良等工作从零开始、从断档到重新引入的艰辛。在生活中,一个月有大半个月待在山上,抛开人烟稀少的烦闷不说,吃饭、交通、采购都比较艰苦,长时间照顾不到家庭。在工作上,因贷款断档时间较长,他最长曾一天跑两百多公里都未收回一分不良贷款;为吸收存款,他走街串户,这份艰辛他人很难感同身受。但看到孟山信用社逐渐发展起来了,巩家二叔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2016年,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平遥农商银行为完善小微金融服务,成立小微贷事业中心。作为第三代,巩家二叔23岁的女儿巩俊芬通过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小微贷客户经理。通过交谈,我才知道,巩俊芬不仅毕业于山西师大,而且刚参加工作时还是山西师大的在职研究生。为了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她每周往返于平遥和临汾,甚是辛苦,但她却觉得,学习要学好,工作的事情更是万万耽误不得。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巩俊芬始终牢记父亲的话:“服务、合规,把贷款贷给真正需要的人。小微贷的核心业务是贷款,但是只要服务到位的话,理财、存款等业务也会自然产生。”
还记得发放第一笔贷款时,初入职场的巩俊芬还是一个信贷小白,为了给自己打好基础,她在实际调查之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客户所从事的行业信息,根据客户的经营模式,结合平遥农商银行的调查报告,详细罗列了一份调查手稿,甚至对对方的资产、负债、营业收入、成本支出、利润等事项,每一项都设置了好几种问法,力求通过交叉检验,结合自己提前对行业的了解,确保得到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考虑到客户着急用钱,经过调查后,她加班做好的资料第二天就通过了审查审批,以最快的速度发放了她职业生涯中第一笔5万元的小微贷款,客户夸赞农商银行的服务真周到。可能对于老客户经理来说,写调查手稿,这根本就是画蛇添足,但对于巩俊芬来说却是意义非凡,这是一份态度,也是她的底气,更是今后工作的基石。
2020年疫情期间,为扶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小微信贷事业中心研讨推出了“胜疫贷”,巩俊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毅然进行调查走访,为需要的客户第一时间办理放款,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编辑:本站
点赞: +1 0次